农村社区化发展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山东省诸城市创新农村发展方式构建农民新生活的实践探索
基本信息·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页码:286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7月 ·ISBN:7010080569/9787010080567 ·条形码:9787010080567 ·版本:第1版 ·装帧 ...
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农村社区化发展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山东省诸城市创新农村发展方式构建农民新生活的实践探索 |
 |
|
 |
农村社区化发展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山东省诸城市创新农村发展方式构建农民新生活的实践探索 |
 |

基本信息·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页码:286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7月
·ISBN:7010080569/9787010080567
·条形码:9787010080567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内容简介 《农村社区化发展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山东省诸城市创新农村发展方式构建农民新生活的实践探索》讲述了:诸城的农村社区化发展,可以说顺应了中国农村社会的发展潮流。它凸显了两大特点:一是全面推进。不是零星的、局部的、样板式的建设,而是全市1257个村庄、70多万农民全部参与,形成气势磅礴的社区化发展规模。二是“集聚式”发展。不是一村一个社区,而是5个左右的行政村集成一个社区,共用一个公共服务中心,形成208个农村社区“集聚式”发展。政府公共服务,包括医疗卫生、社会保障、文教体育、警务司法、计划生育、社会救助、农民培训、就业指导等服务,在208个社区内实施集中提供;农村发展需要的市场化、社会化服务,通过208个农村社区集群中供给;农村的专业合作社、产业化发展,也以208个社区为单元,形成集约化发展模式。这种全面的“集聚式”农村社区化发展,使政府公共服务和大众的社会生活、文化生活向社区服务园区迅速集结,各方面资金、人才、科学技术向农村社区集结;农村的人气、财气、旺气等,也都向社区集结。所有这些,在刚刚起步的两年时间里,就使农村发展呈现了一个新格局,显示出了如旭日初升般的生机和活力。
编辑推荐 《农村社区化发展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山东省诸城市创新农村发展方式构建农民新生活的实践探索》是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
目录 引言
第一章 农村问题对党执政提出的挑战
一、农村发展方式急需创新
二、乡村文化社会基础薄弱
三、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遇到新问题
四、山东诸城遇到的问题与探索
第二章 诸城市委的探索:推进农村社区化发展
一、提出农村社区化发展模式
二、全面推进农村“集聚式”社区化建设
三、构建推进农村社区化发展的长效机制
四、创新农村社区党组织工作机制
五、农村改革发展的新起点:
第三章 在惠农富民服务中巩固党在农村的群众基础
一、惠农富民——农村社区化发展的显著特征
二、在惠农服务中巩固党在农村的群众基础
三、在富民服务中巩固党在农村的群众基础
四、在惠农富民服务中转变了党在农村的执政方式
第四章 开辟了农村就地城镇化发展的新路径
一、大力发展社区服务中心——构建农民城市化生活的新港湾
二、规划与启动社区生活区——建设告别乡村原始村落的新居所
三、开拓服务生产新领域——打造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新基地
四、开辟了农村就地城镇化发展的新路径
第五章 孕育了农村新的社会生态
一、新的社会生活形态在农村社区形成
二、新的生产形态在城乡一体化发展中呈现.
三、新的观念形态在农村社会孕育
四、三个新的形态构成农村新的社会生态
第六章 推动了农村的政治文明建设
一、社区为农村政治文明建设构筑了新平台
二、农村政治文明建设增添了新内容
三、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进社区
四、建设法治、祥和、清正、廉明的农村社区
五、农村政治文明建设呈现新格局
第七章 促进了乡村文化的复兴和新文化的崛起.
一、发展繁荣农村文化是党的执政使命
二、农村社区新文化的崛起
三、乡村文化现代化的复兴
四、解放和发展农村文化生产力
五、党在农村的文化基础在日益更新与巩固
第八章 农村基层党建呈现新格局
一、仓噜造性运用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历史经验
二、构建农村社区党建新格局
三、党员干部、党员把根扎在社区
四、党组织与社区新型组织协调发展的新格局
结束语
附录
后记
……
文摘 第一章 农村问题对党执政提出的挑战
从2009年开始,中国的改革开放,进入了新的30年;农村的改革发展,进入了新的30年;国际局势的发展,因世界金融危机和国际格局的新变化,也进入了新的30年。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按照新30年的发展周期,规划设计中国的发展全局,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仍是这全局中最为突出的问题,对党的执政提出了新课题、新挑战。
一、农村发展方式急需创新
农民对中国共产党的长期支持,是党在农村执政的群众基础。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党在农村执政的群众基础,正遇到农村发展方式的挑战。
改革开放的第一个30年,党对农村实施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剩余劳动力转移到城市、城镇就业的发展方式,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与农民的基本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30年后的今天,这一发展方式遇到了新的挑战。
一是经过30年的发展,与城镇居民的收入水平相比,农民今天仍是低收入阶层,并且差距日益拉大。2008年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761元,扣除价格上涨因素,比上年实际增长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781元,实际增长8.4%,城乡收入差距达到3:1。城乡居民收入存在一定差距,是各国工业化进程中共存的现象,但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明显偏大。城市、农村收入差距日益拉大的现实,直接挑战党对农村的发展方式,告诉我们党必须对农村的发展方式给予创新。因为在生产力的发展过程中,资金、技术、人才、经验、设备等要素都在向城市集结,一方面造成了城乡二元结构的格局,加剧了城乡结构的失衡,使城乡差别制度化,农民收人的增长速度低于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速度;另一方面造成了促进农民增收的农业基础薄弱,增收渠道缺乏,持续增收的长效机制难以建立;第三方面直接间接地造成了农业生产成本的增加,使农民的实际收人的很大一部分被抵消。近年来我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在现金收入中所占比重虽有起伏,但总体呈下降趋势,目前已从2000年时的近95%下降到83%左右。也就是说,我国的农业生产和家庭经营成本在现金收入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受国际国内各方面因素影响,我国农业生产资料价格近几年大幅上涨。以2008年为例,相关统计显示,农民种粮亩均支出比上年增加近60元。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农民收入低,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现实问题,如果不能得到有效的解决,必然会直接影响到农民群众的信心和对党的支持度。所以,创新农村发展方式,建立和拓宽农民的增收渠道,改善城乡之间不合
……
后记 山东诸城对全面推进农村社区化发展的探索,是一个时代性的大课题。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中央党校校长习近平,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宣传部部长刘云山等领导同志,在亲临诸城调研考察的基础上,对其相关做法及创新探索给予了充分肯定。山东省委省政府、潍坊市委市政府也对诸城的实践加强指导,给予了大力的推动。
中央党校党建教研部从执政党建设的视角,看到了农村社区化发展对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重大意义,在诸城市委的积极支持下,决定设立课题组,围绕该问题进行研究。在研究过程中,课题组前后三次赴诸城,对9个镇内的28个农村社区进行实地调研。课题组深入考察了社区服务中心、社区生活区农民新居和社区内专业合作社的发展等状况,与当地干部、社区工作人员和农民进行了20余次座谈,发掘了第一手资料,收集了大量信息。怀着敬佩的心情,在对诸城人民群众的集体创新探索进行深入研究的过程中,我们也逐步形成了自己的认识。在此基础上,课题组集思广益,充分研究讨论,六易其稿,形成了课题研究的初步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