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人文社科 > 社科 >

论私力救济

2010-02-16 
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页码:423 页 ·出版日期:2005年05月 ·ISBN:7562027056 ·条形码:9787562027058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论私力救济 去商家看看
论私力救济 去商家看看

 论私力救济


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页码:423 页
·出版日期:2005年05月
·ISBN:7562027056
·条形码:9787562027058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Pages Per Sheet
·丛书名:法律文化研究文丛

内容简介 《论私力救济》讲述了私力救济长期以来被视为一种落后和不文明的现象,但实践中它依然盛行,是人们面对冲突的典型反应,其存在有一定的合理性。应认真对待私力救济,发挥其积极功能,限制并疏导其消极倾向,建构公力救济、私力救济、社会型救济良性互动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
作者简介 徐昕,法学博士,西南政法大学特聘教授,司法研究中心主任。在《法学研究》、《中国法学》、《社会学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若干,著有《英国民事诉讼与民事司法改革》,译有《比较法视野中的司法程序》、《公共知识分子》、《证据法的经济分析》等。
编辑推荐 私力救济为传统理论研究所忽视,《论私力救济》是一项开拓性的工作。作者立足本土经验、运用跨学科方法,挑战了私力救济的流行观念,从全新视角论及公力救济、司法和法治问题,试图打通程序法与实体法、法学与社会科学的隔阂,探索一种迈向社会实践的法学。
目录
主编者言……………………………………………………(1)
让思维飞翔(代序)/张卫平………………………………(1)
致谢…………………………………………………………(1)
导论…………………………………………………………(1)
一、追问…………………………………………………(3)
二、禁止私力救济:一个法律原则的反思……………(11)
三、理论脉络……………………………………………(24)
四、结构安排……………………………………………(37)
五、进路方法……………………………………………(40)
第一章 无需法律的秩序
——华南一个民间收债个案的调查…………………(70)
一、调查过程、方法和目的……………………………(70)
二、地区背景……………………………………………(72)
三、为什么收债?……………………………………… (74)
四、纠纷类型、接受事务与当事人情况………………(77)
五、收债的准备、行动与模式…………………………(81)
六、事务终结及成本一收益……………………………(85)
七、民间收债的政治经济学:初步的观察结论………(88)
第二章 私力救济的概念…………………………………(90)
一、私力救济的表达……………………………………(90)
二、私力救济的概念:观点与分歧……………………(94)
三、私力救济的界定与特征……………………………(102)
四、私力救济的分类……………………………………(120)
第三章 为什么私力救济? …………………………… (130)
一、方法与框架…………………………………………(130)
二、成本一收益比较……………………………………(137)
三、效率和机制比较……………………………………(156)
四、功能比较……………………………………………(167)
五、市场观察……………………………………………(180)
六、人性、文化、社会及其他解释……………………(184)
七、结论…………………………………………………(196)
第四章 为什么合作? ………………………………… (199)
一、博弈论的理论框架…………………………………(201)
二、公力救济框架下的博弈……………………………(205)
三、私力救济的博弈模型………………………………(209)
四、合作之谜——一场威慑的表演……………………(215)
五、民间收债的权力运作技术…………………………(220)
六、规范、规则与秩序…………………………………(226)
第五章 国家的态度
——民间收债和私力救济的表达与实践…………… (233)
一、国家究竟禁止什么? ………………………………(234)
二、为什么禁而不止? …………………………………(236)
三、国家与社会的共谋:国家是否真的禁止民间收债?(239)
四、民间收债人的配合:私力救济的边界与陈鸿强的行动战略(243)
五、法院的态度…………………………………………(245)
六、法律表达与实践的不一致——执法折扣…………(246)
七、国家态度的一种社会学解释………………………(252)
八、法益衡量……………………………………………(254)
第六章 私人执法…………………………………………(262)
一、执法的经济分析……………………………………(264)
二、作为私人执法者的民间收债人……………………(272)
三、私人执法:阐释私力救济的另一种思路…………(275)
四、私刑…………………………………………………(285)
五、私人在法律执行中的作用…………………………(292)
第七章 私力救济与公力救济的交错……………………(297)
一、私力救济中的“公力”因素………………………(298)
二、公力救济中的“私力”因素………………………(303)
三、社会型救济:在公力救济与私力救济之间………(317)
四、公力救济的私人化…………………………………(323)
第八章 私力救济的现代建构
——通过法律实现私力救济的社会控制……………(327)
一、私力救济的正当性——以社会契约论为核心……(328)
二、私力救济正当性的限度……………………………(346)
三、通过私力救济实现正义——兼论报应正义………(349)
四、通过法律实现私力救济的社会控制………………(361)
结语 认真对待私力救济…………………………………(386)
参考文献……………………………………………………(394)
索引……………………………………………了自然运协(412)
后记…………………………………………………………(419)
……
文摘 书摘
七、民间收债的政治经济学:初步的观察结论

社会生活中的许多部分在法律之外,陈鸿强民间收债个案对此提供了
一个新的证据——来自当代中国的证据。显而易见,这一个案展现了一种
公力救济的替代物,人们无需法院、政府或其他科层化的处理者而可自行
适当地解决纠纷;且这种私力救济机制几乎是一项颇令人满意的非正式制
度安排,并导向了无需法律的秩序。从法学、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等
视角切入这一个案,可以得出一些有趣的初步观察结论:

1.私力救济行动内含着一种经济逻辑。

2.在私力救济的框架下,债务人存在合作的倾向。

3.在以民间收债为例的私力救济问题上,国家的态度显得有些暧昧,
国家与社会事实上达成了一种默示的共谋。在某种意义上私力救济被编织
成为公权力的私人网络,从而构成一种国家通过私人实现治理的高超艺术


4.作为调查对象的民间收债人实际上是一位典型的私人执法者,而私
人执法现象在现实生活中普遍存在。

5.公力救济与私力救济并非截然对立的,两者关系密切,交错互动,
私力救济是在国家阴影之下的救济。

6.在本书调查的东门、乃至华南地区,这种民间收债的制度安排经反
复博弈事实上形成了一定的习惯和规则,在生活实践和商业活动中为人们
所遵循,进而实现了一定的法秩序。这种潜规则可视为现代社会中习惯法
的有机组成部分。

针对上述初步结论,下文在分析私力救济的概念(第二章)后,将详细
阐释:为什么私力救济(第三章);在民间收债人介入的私力救济的框架中
,债务人为什么合作,收债为什么行之有效(第四章);国家对待民间收债
和私力救济的态度(第五章);私人执法(第六章);私力救济与公力救济如
何交错互动(第七章);以及,如何通过法律实现私力救济的社会控制(第八
章)。P88-89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