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人文社科 > 社科 >

中国基本公共服务建设路线图

2010-02-12 
基本信息·出版社:世界知识出版社 ·页码:401 页 ·出版日期:2010年01月 ·ISBN:7501236992/9787501236992 ·条形码:9787501236992 ·版本:第1版 · ...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中国基本公共服务建设路线图 去商家看看
中国基本公共服务建设路线图 去商家看看

 中国基本公共服务建设路线图


基本信息·出版社:世界知识出版社
·页码:401 页
·出版日期:2010年01月
·ISBN:7501236992/9787501236992
·条形码:9787501236992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中国改革智库资政丛书
·图书品牌:北京时代华语

内容简介 《中国基本公共服务建设路线图》内容简介: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外交等各方面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国人共享改革发展带来的果实,世界有目共睹。当前我国发展进入关键时期,在内部环境上,发展阶段发生历史性跨越,社会需求结构明显变化;在外部环境上,后危机时代充满不确定性。作为一个世界大国,中国面临历史性机遇,也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对未来10~20年的改革发展趋势作出大的判断,规划设计后30年改革发展的路线图,是时代的需要。
编辑推荐 《中国基本公共服务建设路线图》:中国改革智库资政丛书。
目录
出版前言
第一章 时代的呼唤:惠及13亿人的基本公共服务
加快建立社会主义公共服务体制
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加快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制度建设
基本公共服务体制变迁与制度创新

第二章 政府在基本公共服务建设中的角色定位
加快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的若干建议
公共服务体制建设与政府责任
改革发展新时期的基本公共服务
现阶段中国公共服务的突出矛盾与政府责任
浅议我国政府在公共服务领域职能的优化
推进政府依法行政规范公共服务制度
关于规范政府公共服务职能的几点思考

第三章 基本公共服务建设重在机制构建
中国经济社会转型时期的公共服务制度改革与创新
打破体制性障碍,鼓励私人资本进入公共服务领域
政府提供公共品也可采用“公私伙伴关系”机制
公共服务的制度安排:增加投入、扩大参与和改善过程
试论转轨时期公共服务体制的建立

第四章 以人为本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加快建立公共服务体制
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人的三层含义与公共服务平等化
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过程中标准建设问题
促进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基本对策及战略思路

第五章 推进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建设
以统筹城乡发展为重点的公共服务体制建设
统筹城乡基本公共服务
新时期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研究
公共服务要围绕农民“就业状态”来做“文章”
农税取消后我国农村的公共服务状况、挑战及解决的思路
加快建立农村公共服务体制
以人口计生网络为平台加快构建农村公共服务体系
关于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模式创新的思考

第六章 公共财政要为基本公共服务建设输血
农村公共服务的财源与公共财政体制问题探讨
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关键是提高一般性转移支付规模和比例
构建公共服务体制:基于政府间财政关系视角的思考
公共服务与财政支出结构调整:变迁、制约与路径

第七章 经典案例赏析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来自西方国家市场化的经验
美国工业化进程中政府市场监管职能的形成及启示
德国公共服务体系构建的经验
公共服务:法国的改革历程
东南欧国家的财政均等化
挪威县、镇两级分权收入制度的发展
公共服务改革:欧洲一体化与国家行政管理
日本中央与地方的事权划分
市场化、公共财政补贴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后记
……
序言 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外交等各方面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国人共享改革发展带来的果实,世界有目共睹。当前我国发展进入关键时期,在内部环境上,发展阶段发生历史性跨越,社会需求结构明显变化;在外部环境上,后危机时代充满不确定性。作为一个世界大国,中国面临历史性机遇,也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对未来10~20年的改革发展趋势作出大的判断,规划设计后30年改革发展的路线图,是时代的需要。
为此,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汇集国内外相关领域专家,推出《中国改革智库资政丛书》。作为中国著名的“改革智库”,中改院以“直谏中国改革”为己任,长期坚持并深入探讨中国改革发展的焦点、难点问题,对经济转轨和社会转型进程中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独立、客观研究,适时提出战略性研究报告和具有操作性的政策建议。在过去的18年中,中改院率先提出“赋予农民长期而有保障的土地使用权”、“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加快建立社会主义公共服务体制”等理念与政策建议,有些直接为中央决策所采纳,有些被用作制订政策和法规的重要参考。
《中国改革智库资政丛书》定位在为我国的改革发展提出新的思想观点和改革发展的实践路径,为政府决策提供咨询参谋。丛书旨在把学者的研究成果转化为政府的政策产品,为学术话语和政府话语的转换建立通畅的管道。丛书讨论的均为“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极富全局性、前瞻性和战略性,尽量把“一发”和“全身”都讲透、讲清,力争为读者提供一个新的观察中国改革的平台。
文摘 (1)从社会矛盾变化的现实背景出发,必须通过改革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快建立社会主义公共服务体制。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社会面临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经过28年的改革开放,社会矛盾已经发生了深刻变化,当前我国社会正面临日益突出的两大的矛盾:一是经济快速增长同发展不平衡、资源环境约束之间的突出矛盾;二是公共需求的全面快速增长与公共服务不到位、基本公共产品短缺之间的突出矛盾。要解决第一个矛盾,必须继续坚持市场化改革,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解决第二个矛盾,其根本途径是加快建立社会主义公共服务体制。
(2)从体制机制入手,解决全社会公共产品短缺的问题。从改革实践看,公共服务短缺的问题不仅是总量不足、结构失衡等问题,其根源在于体制机制不健全:一是公共服务供给中没有形成规范的分工和问责制,在事实上造成了公共服务指标的软化;二是没有形成公共服务可持续的财政支持体制,财政功能性支出比例最大的仍然是经济建设性支出。实践证明,如果没有一个制度化的约束,公共服务支出并不会随着经济增长而同步增长;三是城乡二元分割的公共服务制度安排,进一步拉大了城乡差距;四是尚未形成公共服务的多元社会参与机制和有效的监管机制。“十一五”时期,要切实地解决公共产品严重短缺的矛盾,应当从这些方面加快改革步伐,逐步构建与我国国情适应的社会主义公共服务体制。
(3)全面、准确地把握社会主义公共服务体制的基本内涵。社会主义公共服务体制是指以政府为主导、以提供基本而有保障的公共产品为主要任务、以全体社会成员分享改革发展成果为基本目标的一系列制度安排。建立社会主义公共服务体制,就是要通过党和政府的力量实现公共资源的优化配置,使公共政策能够有效地克服市场经济的某些缺陷。现实情况越来越充分地表明,改革不仅需要解决好私人产品供给的体制机制问题,还需要解决好公共产品供给的体制机制问题。28年的改革实践证明,市场经济可以在私人产品领域很好地发挥作用,但在公共产品领域中往往会出现“市场失灵”。“公共服务市场化”不仅难以解决公共产品短缺的问题,还会由此引发一系列的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为此,建立社会主义公共服务体制,能够妥善地协调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利益关系,使政府能够迅速回应利益主体多元化带来的挑战,为提高公共治理水平和党的执政能力提供制度保障。
(4)社会主义公共服务体制与社
……
后记 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人类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解决了13亿人的温饱问题,创造了世界反贫困史上的奇迹。我国已由生存型社会开始步入发展型社会。广大社会成员在解决了温饱问题以后,对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基本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提出了新的要求,公共需求全面快速增长已成为经济社会生活中不容忽视的重要趋势。因此,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满足社会成员对公共服务的需求,成为缓解发展性压力、推进经济社会平稳发展的重点。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一直注重公共服务体制研究。从2003年开始,主办了“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中国转型时期政府改革”(2003年11月29—30日)、“中国:公共服务体制建设与政府转型”(2006年7月8—9日)、“中国公共服务体制建设:中央与地方关系”(2006年10月28—29日)、“中国新农村建设:基本而有保障的公共服务”(2006年11月25—26日)、“惠及13亿人的基本公共服务”(2008年2月23—24日)、“中国农村改革新起点: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与城乡一体化”(2008年12月6—7日)等与公共服务体制建设相关的国际研讨活动,形成了包括“加快建立社会主义公共服务体制”、“加快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制度建设(16条建议)”等改革政策建议,引起了媒体广泛关注,并做大量的报道。同时,中改院完成了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委托的《中国人类发展报告2007/08——惠及13亿人的基本公共服务》、广东省委托的《广东省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规划(2009—2020年)》和《珠三角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规划(2009—2020年)》。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