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人文社科 > 社科 >

组织社会学十讲

2010-02-11 
基本信息·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页码:339 页 ·出版日期:2003年12月 ·ISBN:7801901215 ·条形码:9787801901217 ·版本:第1版 ·装帧:精装 ...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组织社会学十讲 去商家看看
组织社会学十讲 去商家看看

 组织社会学十讲


基本信息·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页码:339 页
·出版日期:2003年12月
·ISBN:7801901215
·条形码:9787801901217
·版本:第1版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Pages Per Sheet

内容简介 本书中,周雪光教授以组织研究的诸种学术问题为导向,系统阐述了当今海外学术界影响至深的诸学术流派,如制度主义学派、交易成本学派、网络分析学派等对若干基本的组织现象的研究和看法,梳理了经济学、社会学和心理学在组织问题上思想交锋的焦点所在,并结合海内外大量组织现象的实例分析,指出了组织社会学研究的努力方向,体现出作者深厚的学术功力和犀利的学术眼光,读来令人茅塞顿开。
作者简介 周雪光,1982年复旦大学本科毕业;1981年参加南开大学社会学班培训;1991年斯坦福大学社会学博士毕业。现任美国杜克大学社会学教授和香港科技大学商学院组织管理系系主任。周雪光长期从事组织社会学和社会分层领域的研究工作,其研究工作发表在《美国社会学评论》、《美国社会学杂志》、《行政科学季刊》、《组织科学》、《比较政治研究》等刊物上。2004年剑桥大学出版社出版他在社会分层领域的著作《中国城市生活中的国家与生活机遇:再分配与社会分层1949-1994》.
媒体推荐
这本书是2002年春季我在清华大学社会学系讲授的“组织社会学”课程的基础上整理而成的,基本上保留了讲课时口语化的表达形式。
我在准备这些授课材料和整理讲稿时常常羡慕讲授经济学课程的同行们。在经济学领域,同仁们对基本的理论体系和主题内容已有很高的认同程度,这为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准备提供了许多的便利,免去了授课者在选题择材上的困难。而在组织社会学这样一个“开发中”的学科中,编写一本学科介绍的书籍面临许许多多的抉择:我在准备这门课的过程中,面对众多的研究思路、理论、观点和实证研究,常常不得不痛下决心,忍痛割爱,颇有顾此失彼、挂一漏万之感。不过,开发中的领域也有好处,它给学者更多的选择自由、更多的机会来体现作者的个性。这本书的内容可以说反映了我个人的研究兴趣、取向和理解,反映了我对组织社会学这个领域的看法和组合。因此,我想特别强调,这不是一本通常意义上的讲义或教科书。组织研究是一门跨学科的领域,在组织社会学文献中有着若干重要的理论派别以及它们所带动的一系列研究工作。对这一领域作一全面系统的介绍不是这一门课程和这本小书所能胜任的。
这也不是我讲授这门课的目的。这门课的主要听众是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和人民大学社会学系的研究生。对于这些培养中的研究人才来说,学科的基本知识是可以通过其他课程和阅读得到的。在我看来,他们最为需要的是在研究层次上对这一领域中的研究思路、研究逻辑、研究方法等课题进行深入讨论。这正是这门课、这本书的主要目的。
当然,“个性化”的介绍带有学者本人的偏见;不过,讲授这门课时的听众主要是来自几所大学的研究生和高年级大学生,相信他们一定会在学术研究的上下求索中对这本书的内容和观点加以甄别选择,取己所需,不至于误人子弟。记得当年在斯坦福大学师从马奇(James March)时,在每周一次的讨论会上,这位大师常常思路独特,妙语联珠,令人大开眼界。有一次在讨论有关组织内部升迁规律时,我们提出了一个大家普遍接受的理论模式。马奇评论道,你们的这个模式可能是对的,不过这是我们都知道的。而我更偏爱怀特(Harrison White)提出的“机会链”(chains of opportunities)模式。他的模式可能是错的,但是更有想像力,更有意思。这番话耐人回味,说出了学术研究的最高境界:道前人所未道,行前人所未行。
进一步说,在当代社会中,学术研究不是孤立的个人行动,而是在一个学术社区中进行的。新的解释思路、新的研究贡献是相对于已有研究成果而言的。惟有了解前人所道所行,才能知道新的突破点在什么地方。我希望这本小书引起读者和研究工作者对组织社会学这一领域的兴趣,为这个领域中的学术发展起到一点推动作用。为了读者进一步深入阅读研究的便利,在各讲后附有“进一步阅读的文献”。文中对重点学者的研究工作进行介绍时,给出中英文姓名,书末附有“中英文人名对照表”,以便读者检索。
在此感谢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和伟伦基金的资助,使得这一次讲学得以成行:社会学系主任李强教授和沈原副教授盛情邀请,从课程教学到生活食宿各种安撑无微不至,使我有了一段愉快、充实的经历,十分感谢。在授课期间,许多社会学同仁朋友如沈原、刘世定、张静、邱泽奇、王思斌、马戎、李路路、郝大海等以及清华、北大、人大的学生一起参与商榷讨论。这本书里的许多内容反映了这些讨论的结果。同窗折晓叶大姐对这本书的写作提出了极有启发性的建议。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李彩霞女士和肖林同学对我提供了热情帮助。清华大学社会学系的许多同学帮助整理讲课录音,为这本书的成稿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他们是:唐丽、成梅、陈振华、郑广怀、肖林、吴春、童根兴、张海辉。在此,谨表谢意。
最后,将这本书呈献给我的父母,以感谢养育之恩。
周雪光
二○○三年九月九日
编辑推荐 组织社会学主要是研究人类集体生活的运转逻辑以及它引起的合作形式如何运行的一门科学,它关心的是使人类群体始终维系不致消亡.随着企业和行政机构的数量和规模的不断增长,人类协作的程度日益加深,组织社会学的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目录

第一讲 导论:组织现象和组织社会学
第二讲 组织与市场:一个交易成本经济学的研究角度
第三讲 组织与制度:一个制度学派的理论框架
第四讲 组织与社会关系网络
第五讲 有限理性与组织研究
……
文摘 书摘
只有这些现象相互结合时才会产生市场失败的问题:威廉姆森的基本思想如图4所示。我们可以把这四个概念分为两组。有限理性和不确定性相结合,或者投机性和小数现象相结合时,才会导致信息阻滞问题,导致市场失败。在这些条件下,市场在解决这些问题时不如其他形式(例如等级组织形式)更有效率。因此,市场和组织之间不是一个孰优孰劣的问题,它们的优势和弱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换言之,市场和组织是两种不同的经济形式,供人们选择使用。例如,一个企业是自己制造某种部件,还是从市场上购买?它的行为决定受到效率机制的影响。这里的效率要考虑到交易成本。我们不仅要考虑生产成本,更重要的是交易成本,或交易费用。
我们举一个例子说明威廉姆森的思想。投机行为为什么容易在一次性博弈(一次性的买卖)时产生呢?这是因为一次性博弈后双方不再交易,不再承担这次交易的任何后果。但如果双方的交易是在一个组织之内进行,这就是重复博弈的情形。如果人们在组织中采取投机行为,其行为后果就会有持续的影响。因此,组织可以更为有效地解决投机行为。另外,与市场相比,组织内部可以更好地解决有限理性和不确定性带来的问题。通用汽车公司和费舍公司之间的供货合同要考虑到许多的因素:例如期限如何确定、成本怎么计算、价格怎么设定等等。虽然这是十年的合同,但是通用汽车公司的生产量需要随着市场而随时变化,这对合同的制订造成极大困难。如果两个公司通过市场做交易的话,这个合同会非常复杂,有行很高的不确定性,每次变化都需要重新讨价还价的谈判。但是如果两个公司合并,供货关系变成组织内部的协调问题,就比较好解决这一系列问题了,供求关系的调整通过行政命令就可以解决。所以威廉姆森提出,在这些条件下组织比市场更有效率。威廉姆森在1971年的一篇文章中就提出了这些基本思想。他在讨论垂直一体化这种现象时提出组织在很多条件下可以比市场更有效率地解决某一类问题,例如组织可以更好地克服投机行为和因小数现象而产生的交易困难。
威廉姆森的一个重要贡献是唤起了人们对市场和等级制度这两种组织制度之间关联转化的注意。科斯很早就提出了这个思想,即市场和组织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当通过组织实现某种交易成本过高时,人们就会离开组织,通过市场来达到目的,用市场形式来完成这种交易;反之亦然,当市场交易成本过高时,人们会离开市场,把这种交易活动内在化,即变成组织内部的一个问题。市场和组织之
……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