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广告视听形象与创意表现
基本信息·出版社:山西人民出版社 ·页码:221 页 ·出版日期:2006年11月 ·ISBN:7203057461 ·条形码:9787203057468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 ...
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电视广告视听形象与创意表现 |
 |
|
 |
电视广告视听形象与创意表现 |
 |

基本信息·出版社:山西人民出版社
·页码:221 页
·出版日期:2006年11月
·ISBN:7203057461
·条形码:9787203057468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内容简介 《电视广告视听形象与创意表现》的作者通过大量的教学案例和自己的专业课题实践,对视频影像艺术、音频听觉艺术和影视广告创意及电视媒体形象包装等课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电视广告视听形象与创意表现》还结合视听媒介学科的专业理论进行了学术过滤,供广大的读者阅读参考。
作者简介 刘波 1959年7月出生于湖南省。1991年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设计系,获硕士学位。1992年调入广州美术学院设计系,任装潢系副主任,副教授。2002年调入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任第八工作室主任,副教授。
编辑推荐 刘波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和课题研究,撰写出这本《电视广告:视听形象与创意表现》的学术专著,无疑是给了影视学科教育非常有益的启示。
目录 第一章 电视广告
第一节 电视的发展史及特征
第二节 电视技术的未来
第三节 电视广告媒介
第四节 美欧电视广告的发展
第五节 中国电视广告的崛起
第六节 电视广告的分类及构成要素
第七节 各类品牌和产品电视广告投放情况示意图
第二章 电视广告的视觉形象
第一节 视觉的概念及作用
第二节 色彩的生成及视频呈现
第三节 电视画面的语法构成
第四节 摄影技术的审美特征
第五节 电视广告的蒙太奇运用
第三章 电视广告的听觉形象
第一节 听觉的概念及作用
第二节 听觉形象的规律及原则
第三节 广告歌曲传播功效
第四节 音乐电视的艺术形式
第四章 电视旅行的策划与创意
第一节 电视广告的前期策划
第二节 电视广告的创意
第三节 电视广告的诉求及表现形态
第四节 电视广告剧本的写作
第五节 电视广告剧本的故事画板
第五章 课题教学研究与实践
第一节 课题研究方向及要求
第二节 中央美术学院、广州美术学院电视广告课题教学学生作品汇编
附录
主要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后记
……
序言 我认识刘波已很久了。在我的印象中他是一位有追求,且事业心强、办事认真负责的人。他在西安美术学院和广州美术学院如此,到了中央美术学院仍然如此。
在北京工作不过四年,他身为设计学院第八工作室导师,在完成大量的教学任务的同时,还结合教学实践完成了数项学院布置的大型设计课题项目,并多次主持策划了国内外学术研讨会和教学交流活动。最为突出的是他的标志性设计作品《天、地、人》,被国际残疾人奥林匹克委员会选为“北京2008第十三届残疾人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会微。可喜可贺!
在课堂上讲授电视广告设计,刘波在十年前就已经开始了。在我国的设计院校里讲授电视广告设计历时不过十几年。该学科引进的教学资源和理论极少,参与学术研究的人也不多,就是在信息高度发达的今天,从理论到实践,这一学科基本还处于空白状态。刘波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和课题研究,撰写出这本《电视广告:视听形象与创意表现》的学术专著,无疑是给了影视学科教育非常有益的启示。
对于人类而言,传播、教育与创造都是文明的本源。在信息社会,其基础是传播技术。人才的培养,其基础是教育技术。文明社会的加速度发展,其基础是创造技术。刘波的书要三位一体地解决传播、教育和创造的问题,确属挑战极限。
在此,我非常高兴地看到了他的成功,并期望他取得更大的成功。
是为序。
文摘 插图:

(一)屏幕视觉板块的运动规律电影、电视和计算机屏幕是一个美学表达的新领域,它是以一个高与宽的定义去展现一个全新的、科技的、充满生存空间的新视野。它为人们提供了开发无限的空间的可能性,将多维的大干世界凝结成收揽真实空间的二维视屏空间,在二维领域的再现过程中建构特定的元素和特征,创造一个全新的视觉感知的时代空间。1.屏幕的形态电视、电影及计算机正常是横向放置在空间里的,因为这符合人类脚踩大地,头顶天空,眼视前方的生理生存现象。人生存在一个大的横向水平面上,这是因为尽收视野的横向比纵向要宽广得多的缘故。如:旅行者徒步在穿越内蒙古草原时给人的感觉是自然而然的,这里是一种平衡的视觉感受,不会给人的心理造成太大的心理压力(能显示轻松自然)。倘若将1000米的云梯竖起来要这位旅行者向上爬,这给人的心理造成的负担则截然不同,它充满恐惧和冒险的气氛。再者,人的双眼水平排列,且视觉移动一般从左至右,这是一种约定俗成的生理习惯,所以将视屏限定为横向放置是有一定道理的。当今正常电影屏幕和电视屏幕均使用胶片标准为4:3的长宽比例。这种长宽比例被限定为1-33:1。人们对于这个4:3比例一直以来颇有争议。早在1889年,该比例在设定时就存在不同意见,就是到今天,尽管4:3的屏幕普及性还非常强势,但随着科技进步,它也面临极大的挑战,如宽银幕电影和HDTV(高清晰度电视)的出现,就是佐证。电影屏幕被拉长至1.85:1的高宽比例和全景2.35:1的高宽比例,HDTV电视也被横向扩张成16:9的高宽比例。尽管如此,4:3的比例在视觉上还是存在很多优势的,这种比例很容易让人产生适量的或平稳的视觉感受,在屏幕横向中很容易容纳一个水平方向展开的画面,再有它的高宽比例即使不同也不易引起人的注意。另外,4:3比例在拍摄广告主体人物的特写、大特写时更显示了其优越性,屏幕被人物主体占满空间起到招揽的传播作用。一般来讲,宽银幕电影和HDTV电视表现宏大的场面和广阔的环境会产生非常好的视觉效果,但对于表现人物的近景和特写就会有一定难度,因为主体画面两端的空间随时都会给画面带来负担,那就是为了考虑如何特写两侧很大的剩余空间,而不得不去注意主体周边画面元素的和谐关系。2.屏幕的内在张力电影和电视以时间和视觉及听觉作为信息传播媒介。它们是征服时间、创造画面空间并建立可操纵的而且潜能巨大的视觉传播领域。由此,屏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