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国出版集团,人民文学出版社 ·页码:275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7月 ·ISBN:7020076661/9787020076666 ·条形码:9787020076666 · ...
| 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
秦牧散文选 |
 |
|
 |
秦牧散文选 |
 |

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国出版集团,人民文学出版社
·页码:275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7月
·ISBN:7020076661/9787020076666
·条形码:9787020076666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中国文库·文学类
内容简介 《秦牧散文选》内容简介:中华散文,源远流长。数千年的散文创作,或抒情、或言志、或状景、或怀人……莫不反映出时代的风云变幻和人们的思想情感。中华散文的这些优良传统在二十世纪以降的新文学那里,不仅得到了全面传承,且不断有所创新、有所发展。为了展示二十世纪以来中华散文的创作业绩,我们在新世纪之初即编辑出版过“中华散文珍藏本”凡三十种。时光五载已过,我们又在此基础上精编出这套“中华散文插图珍藏版”十六种。经再次遴选,本丛书不仅每册新增加五万余字,而且每册还辅以反映其人生历程的珍贵照片若干幅。可谓美文与华照相得益彰,既是伴君品味欣赏之佳作,又为珍藏馈赠之上品。
作者简介 秦牧(1919~1992),广东澄海人,生于香港。当代著名散文家。本书精选了作者自上世纪40年代末到90年代初的散文50余篇,包括《土地》《社稷坛抒情》《花城》《古战场春晓》等脍炙人口的名篇,代表了作者的散文成就。秦牧的散文大都融写景、叙事、抒情、议论于一炉,以知识性、趣味性和哲理性见长,至今仍有重要的审美影响。本书根据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5月出版的“中华散文插图珍藏版”《秦牧散文》编辑。
编辑推荐 《秦牧散文选》:中国文库·文学类
目录 人格的力量
英雄交响曲
在遥远的海岸上
土地
社稷坛抒情
花城
花街十里一城春
长街灯语
榕树的美髯
面包和盐
菱角的喜剧
花蜜和蜂刺
森林水滴
潮汐和船
秋林红果
奇迹泉
古战场春晓
海滩拾贝
沙面展眺
江上灯语
长城远眺
雄奇瑰丽的中国山水
天坛幻想录
五洲激荡虎门风
南国鸟节
茂陵石雕的奇迹
华族与龙
欧洲的风雪和阴霾
哈瓦那华侨纪功碑
新加坡戏剧性的一天
烛光摇曳的船舱
在澳门喷水池旁
访蒙古古都遗迹
脊梁颂
哲人的爱
梦里依稀慈母泪
青史留芳究是谁
无名氏登山英雄
低徊寻思话老年
豁达
哀“八旗子弟”
蒙地卡罗一老妇
缺陷者的鲜花
鬣狗的风格
给一个喜欢骑马的女孩
鲜花百态和艺术风格
杜甫爬树和鲁迅驰马
哲人·小孩
画蛋·练功
潇洒自然之美
妙语如珠
独创一格
私刑·人市·血的赏玩
野兽
叭儿狗与仙人球
伯乐与马
壁画
……
序言 “中国文库”主要收选20世纪以来我国出版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文学艺术创作、科学文化普及等方面的优秀著作。这些著作,对我国百余年来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发展产生过重大积极的影响,至今仍具有重要价值,是中国读者必读、必备的经典性、工具性名著。
大凡名著,均是每一时代震撼智慧的学论、启迪民智的典籍、打动心灵的作品,是时代和民族文化的瑰宝,均应功在当时、利在千秋、传之久远。“中国文库”收集百余年来的名著分类出版,便是以新世纪的历史视野和现实视角,对20世纪出版业绩的宏观回顾,对未来出版事业的积极开拓,为中国先进文化的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贡献。
大凡名著,总是生命不老,且历久弥新、常温常新的好书。中国人有“万卷藏书宜子弟”的优良传统,更有当前建设学习型社会的时代要求,中华大地读书热潮空前高涨。“中国文库”选辑名著奉献广大读者,便是以新世纪出版人的社会责任心和历史使命感,帮助更多读者坐拥百城,与睿智的专家学者对话,以此获得丰富学养,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为此,我们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按照“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要求,以登高望远、海纳百川的广阔视野,披沙拣金、露抄雪纂的刻苦精神,精益求精、探赜索隐的严谨态度,投入到这项规模宏大的出版工程中来。
文摘 人格的力量
不知年轻的朋友们有没有这样的经验,我可是有的。某些你所景仰的人,一朝你有机会和他接触,亲聆謦欬,以至短期共处的话,其中,有些人使你感到更亲切,更可敬了。但是,另有一些人,却是“可远观不可近睹”,他们可能也有学问,也有功绩,但是你一接触,却感到远不是你原来想象的那么一个样儿,你的尊敬景仰之情立刻降低了,甚至顿然消失了。
前一种人,大抵是表里如一,平等待人,处处为人民、为集体、为他人着想,谦逊坦诚正直敢言的;后一种人,则大抵是讲的是一套,做的又是一套,飞扬跋扈,顾盼自豪,处处突出一个“我”字,贪婪自私,视他人、视集体如无物。你别以为后一种人就一定没有学问,就一定没有成绩,不,很不一定。但是他们个人主义突出,处处以一个“我”字为核心,因此就会有一连串韵很不好的表现了。
当我午夜梦回,或者黄昏漫步的时候,有时也会怀念逝去的大人物、长者和友人,能够叩开我的记忆的心扉的,总是那些谦逊诚恳,利他利群的人,而不是那种孜孜为己,飞扬跋扈的人。虽然后一种人中,有的也曾经跻居高位,炙手可热,曾经发迹,曾经显赫,每次不意想起他们的时候,自己的“记忆之门”的内部就仿佛会伸出一只理性的手,把“来客”推了出去,“闭门不纳”。为什么会有这样一种心理活动呢?(这是任何权势都无法干预的一种心理活动)我常常暗自思忖,结论是:只有那些情操高尚的人,才能够真正赢得我们由衷的热爱和尊敬。这种占据人们心灵的力量,我想也可以称之为“人格的力量”。
这些具有人格力量的人,在消极道德方面,他们不会损人利己,假公济私;而在积极道德方面,他们能发扬献身精神,造福人民。真正的革命家是这样的人,但不只是革命家而已,医生、科学家、教师、学者和普通劳动人民中都有这样的人。相反的,有一些招牌很漂亮,头衔很尊严,以至很有权势的人,实际上却离这样的境界十分遥远。有些“一声震得人间响,回头看时已化灰”的爆竹式的人物,不过是历史舞台上的匆匆过客。
一个人的人格力量如何,归根到底在于他和旁人、和集体的关系到底如何。
我们读伟大人物的传记,受到感动,为之激励,就在于他们的利他主义和献身精神使我们深深崇敬。有一些人,你并不能把他们归入革命家一类,但是他们同样有这种精神,像巴斯德、居里夫人、爱因斯坦等科学家就是这样。具有人格力量的人,也不一定是什么名人。有些很平常的人,平时辛勤朴素,临终时却把全部财产献给社会福利事业,甚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