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鉴的智慧(双色版精编插图)
基本信息·出版社:远方出版社 ·页码:374 页 ·出版日期:2008年10月 ·ISBN:9787807233527 ·条形码:9787807233527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 ...
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冰鉴的智慧(双色版精编插图) |
 |
|
 |
冰鉴的智慧(双色版精编插图) |
 |

基本信息·出版社:远方出版社
·页码:374 页
·出版日期:2008年10月
·ISBN:9787807233527
·条形码:9787807233527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国学传世经典
内容简介 《冰鉴的智慧(双色版精编插图)》即观人之术,鉴人之略。读者对照其人论述,皆可清晰看到自身的影子。也即看到自己有哪些优点可以获致成功,有哪些缺点可以导致失败。有心者就可以从中找到修身的依据。《冰鉴》即其鉴人专著,取以冰为镜,能察秋毫之义。
编辑推荐 《冰鉴的智慧(双色版精编插图)》:读国学经典,品传世文化
《冰鉴的智慧》表面上是一部鉴人识人之专著,本质上却是一本成功道路指南、励志旷世奇书。
源远流长、丰富多彩的古典文学,是世界伟大文化宝库中的绚丽瑰宝。为弘扬传统文化把古典文学名著普及到广大群众中去,我们组织出版了《国学传世经典》书系。这套优秀读本选材精当,是浩如烟海的古典文学中的代表之作。
目录 识人观人神骨为先——神骨鉴
鉴人第一要诀:精神、骨骼
辨人邪正要诀
由精神状态观人心灵
“骨有九起”诠释
观察骨骼的颜色
既识神骨当辨刚柔——刚柔鉴
辨别性格的剐柔
五行与识人
辨别大才与大奸的要诀
相貌仪容尽显个性——容貌鉴
观察身体部位要诀
通过仪容鉴人要诀
通过相貌知人要诀
观察五官形状要诀
相人之要情态为先——情态鉴
情态观人要诀
情态特点透析
时态透析
少年观两眉临老察胡须——须眉鉴
须眉鉴要诀
眉毛的形状和颜色分析
须眉外形分析要诀
以声观人以音辨’才——声音鉴
声音清浊辩人要诀
由声辨人才要诀
由声音知气质
以色察人以气观志——气色荃
气色总论
气色形态观察要诀
诠释气之颜色
诠释气色的好坏
历代观人鉴人经典学说借鉴篇
一、六戚观人法
二、六征观人法
三、周公、孔子观人法
四、观人术的功用
冰鉴智慧现代应用方法和技巧
一、如何通过容貌识人
二、如何通过衣着识人
三、如何通过言谈识人
四、如何通过动作识人
五、如何通过习惯识人
六、如何通过喜好识人
七、如何通过为人识人
八、认清小人的真面目
九、领导如何鉴别人才
……
序言 中华民族的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古典文学,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来积累下来的文化经典,是我国辉煌灿烂的文化典籍的核心部分,对我国文学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是中华文化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光辉灿烂的古典文学,横贯五千年的岁月,铸就了华夏民族华赡沉厚的文化史。古典文学兼跨德育、智育、美育三大范畴,闪烁中华民族特有精神基因,它曾孕育出无数中华英才、千古风流人物,他们使中华文化屹立于世界文化之林。
古典文学无论在古代,还是在当今都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生活在当代的人,享受着现代文明,也不免会物欲扰心,心智枯寂,那就不妨翻开古典文学,和那里潜伏着的各个时代、各种情境中的高明的灵魂,剪烛共语,倾诉生平。正是由这种人类精神上的穿透力,中国古典文学,作为传统文化中最富有特色的文学体裁,至今深深影响着中华民族的道德情操和中国人的人格智慧。翻阅古典文学,就翻阅了人类精神优美而隽永的一面。古典文学,是中华文化中的精华。它能穿透深邃的历史时空,和我们的心灵相遇、相励、相慰,犹如世代相传的火种,点亮世代相承的人们的智慧和情感之灯。
为了弘扬中国古典文化,我们精心制作了这套大型丛书,文章中为了便于读者理解和领会古代先贤的思想与精神,我们增加了注音、注释、译文等辅助性的项目,并且选取了与正文相契合的古版画作为插画,并配有图说,将插图与正文更加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通过双色图文的搭配,增加了读者的阅读趣味。
希望这套书能让你了解历史,以史为鉴,使你积累历史知识、陶冶情操、提高文化修养。同时使国学得到流传,得以弘扬光大。
文摘 插图:


识人观人 神骨为先——神骨鉴
鉴人第一要诀:精神、骨骼
【智慧解读】
人逢喜事精神爽,但这里所论的“神”,不会因人一时的喜怒哀乐而发生大的变化。貌有美丑,肤色有黑白,但这些都不会影响“神”的外观,换句话说,“神”有一种穿透力,能透过人外貌的干扰而表现出来。比如人们常说“某某有艺术家的气质”,这种气质,不会因他的发型、衣着等外貌的改变而完全消失。气质,是“神”的构成之一。
“神”并不能脱离具体的物质形态而空空地存在,它肯定有所依附,这就是说“神”为“形”之表,“形”为“神”之依,“神”是蕴含在“形”之中的。“形”是“神”存在的基础,与“神”的外在表现紧密相关。如果“神”是光,“形”就是太阳和月亮;日月之光放射出来普照万物,但光又是深藏在日月之中的东西,它放射出来就是光。这就说明:“神”藏于“形”之中,放射出来能为人所见,如光一样;“形”是“神”的藏身之处,但又与“神”有着千丝万缕、分割不开的物我关系。“神”必须通过“形”来表现。这种复杂的关系,说明日常观人时,既要由“神”观“形”,又要由“形”观“神”,二者相反相成,相辅相依,不能完全割裂开来单独地看。
《冰鉴》中所言的“骨”并不是现代人体解剖学意义上的骨骼,而是专指与“神”相配,能够传“神”的那些头面上数量不多的几块骨。“骨”与“神”的关系也可以从“形”与“神”的关系上来理解,但“骨”与“神”之间,带有让人难以捉摸、难以领会的神秘色彩,一般读者往往难以把握,只有在实践中自己去多加体会。
为比较形象地说明“神”和“骨”,曾国藩用了两个比喻,以便读者能充分地理解两者的奥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