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施工进度控制
一、网络计划技术
1.网络计划的类型:掌握常用的四种类型(具体参见课本P76)。
2.有关概念的理解
(1)工作之间的逻辑关系:工艺关系与组织关系。
(2)虚工序:既不消耗时间、也不消耗资源,只表示工序之间的逻辑约束关系的工序。
(3)肯定型网络计划与非肯定型网络计划
(4)关键线路(主要矛盾线)、关键工作(主要矛盾线上的工作)、总时差、自由时差(波浪线)
(5)工期压缩的四项因素:压缩关键工序、压缩持续时间对质量和安全影响不大的工作、压缩有充足备用资源的工作、缩短持续时间所需增加的费用最少的工作。
3.施工方进度控制的经济措施与技术措施(具体参见课本P80)。
4.建设项目总进度目标与总进度纲要(具体参见课本P85)。
5.建设工程项目进度计划系统的四个计划层次:根据计划深度的划分、根据计划功能的划分、根据不同参与方的划分、根据不同计划周期的划分。
第四节 施工质量控制
一、施工质量保证体系
1.概述:概念、关系、结构、特点
2.运行原理:PDCA循环原理、全过程质量控制原理
二、施工质量预控的内容
1.施工质量计划预控:作用、方式、特点、施工组织设计的分类与内容(具体参见课本P91)。
2.施工准备状态的预控:分类、内容。
3.施工生产要素的预控(具体参见课本P94)。
三、施工质量的过程控制
1.质量检验:方式、方法、一般内容(具体参见课本P96)。
2.检测试验(略)
3.隐蔽工程验收(具体参见课本P98)。
4.技术复核(略)
5.计量管理(略)
6.施工例会和质量控制活动(略)
7.施工质量不合格及其处理(具体参见课本P100)。
施工质量不合格
四、施工质量验收的内容
1.验收依据:具体参见课本P100.
2.基本概念:单位工程、检验批、质量验收项目的划分
3.验收标准与质量不符合要求的处理方法: 具体参见课本P101.
4.竣工验收:组织、备案(具体参见课本P103)。
五、施工质量事故
1.分类:具体参见课本P101.
2.处理:程序、要求、方式(具体参见课本P105)。
六、工程质量的政府监督
1.监督依据与主要职能:具体参见课本P107.
2.质量监督的主要内容(略)
七、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与运行
1.质量管理的八项原则(略)
2.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组成、质量手册、程序文件(具体参见课本P110)。
3.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程序、内部审核的目的(具体参见课本P111)。
4.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质量认证、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程序(具体参见课本P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