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你举手有高招
——课堂教学精彩采撷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有些孩子越来越不愿意举手回答问题,据我了解,一是因为要面子,怕回答错了被同学耻笑;二是因为没有勇气举起手来。真的,似乎孩子们的手都有千斤重,真是难开金玉之口。
今天上午,在学习《回忆鲁迅先生》这篇课文时,我们讲述的是鲁迅先生的第三件事——踢鬼。这是文章的重点情节,而且这是一个非常完整而有意思的故事。于是,课堂伊始,在回顾了旧知之后,我便让孩子们大声朗读起这个故事来,孩子们读得声音洪亮,仔细观察每个孩子的读书表情,不是泛泛而读,而是真正的被吸引了。于是,脑海里便灵机一动,何不让孩子们复述这个故事呢?一来可以加深对这件事的了解,二来还可以锻炼孩子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在孩子们读书的声音渐渐停下之后,我随机抛出一个问题:“孩子们书读得认真啊,谁能把你刚刚读过的文章复述一遍呢?”刚听到前半句夸奖的孩子笑意还没完全挂在脸上,赶紧便收了回去——甚至都不敢用眼睛直视我了!
这也是我意料之中的结果——因为我遇到这种情况不止一次了,我也生气过,也批评过,但都无济于事。可是今天,我不愿服输——因为我相信孩子们有能力,更确切地说是有实力能够回答上来这个问题!这时,我脑海里蹦出了“激将法”三个字。对,我就来试试这一方法吧。
我把目光投向男孩子:“男孩子都是勇敢的,估计这‘鬼’你们一定敢踢,谁来复述一下给大家听听,也让我们感受一下你男子汉的勇气?”静默,还是静默,数秒后,我失望地把目光转向了女孩子:“人都说‘巾帼不让须眉’,谁说女子不如男,咱们小女孩也是勇敢的,你们谁愿意来复述一下这个故事呢?”我眼睛里的希望应该都能流溢出来,可是,教室里仍然是无边的静默。难道我的激将法要失败吗?不,我不认输——孩子们在和我较劲啊,我就不信赢不了,因为我面对的还是一些孩子啊,哪个孩子不想把最好的自己展现在别人面前呢?一定是我激励的“火候”还没到呢!
接下来,我平静了一下心情,笑着对大家说:“我就不信咱们班没有勇敢的人,人家鲁迅先生在深夜的荒郊野地里都不怕鬼,难道你在堂堂的教室里说说踢鬼的故事都不敢?我倒数五个数,如果还没有人愿意复述,那老师就做那个最勇敢的人吧!”于是,我开始不紧不慢的倒数:“5——,”这个时候,我已经看到有孩子举手了;“4——”,举手的孩子越来越多了;“3,2,1——”,我很快的数完了后面的几个数字,这个时候再看,班级里大多数孩子都举起手来了!看到这个情景,我从心底由衷地笑了——我赢了!但是不是赢到最后,孩子们复述的故事怎样呢,还是从孩子们身上找找答案吧!
在孩子们齐声要求下,我从众多的举手者中挑选了一个勇敢的小男子汉李宁来回答。他声音洪亮,流畅自如地很快复述完了这个故事,中间还加入了自己的语言,逗得其他孩子们都轻声笑了起来。看来孩子们不是不会,而是缺少举手的勇气,在和孩子们“斗智”举手这件事上,我体会到:要想让孩子主动求知,跟着老师讲课的思路走,须得极力调动他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怎么调动呢?或许“三十六计”我们都要借鉴来试用一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