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认识一位老师朋友,每次见到她的时候她都是乐呵呵的,仿佛烦恼与她没有一点关系,跟她在一起也不自觉的开心起来了。
一次,我悄悄地问:“每次见你,你都是很开心的样子,难道你就没有烦恼吗?”
朋友笑笑:“烦恼,也有啊,孩子们气着我的时候我也很烦恼,但是,想想毕竟是孩子啊,怎么能跟他们一般见识呢?不犯错怎么会是孩子呢,让他知道错就好了,根本不用打动肝火的,哈哈。”
我说:“要是遇到经常犯错,屡教不改的呢?”她说“那就感化他!”
接着她给我讲了著名教育家陶行之的故事:
陶行之当时是校长,在批评一位男同学时,发现他早已经在等候,陶先生掏出一块糖给他说:“这是奖励你的,因为你比我按时到了。”接着又摸出一块糖给他:“这也是奖励你的,我不让你打同学,你立即住手,说明很尊重我。”男生将信将疑地接过糖,陶先生又说:“据了解,你打同学是因为他欺负女生,说明你有正义感。”接着掏出第三块糖给他,这时男生哭了,说:“校长,我错了,同学再不对,我也不能采取这种方式。”陶先生又拿出第四块糖说:“你已认错,再奖你一块,咱们的谈话也该结束了。” 后来这个孩子再也没有犯过错。
斯宾塞说过:“如果家长或者老师们对孩子总是进行频繁的训斥和惩罚,那么你在孩子们心目中会形成一个可怕的、令人不安的印象。就像一个信号一样,你一出现孩子就紧张,在这种情况下任何教育的目的也不可能达到。”
所以,在批评孩子前,给孩子充分的肯定,能使他们从批评中看到了家长、老师的诚心和爱心、看到了自己的错误,找到了努力的方向,才会有信心改正错误。
试想一下,人生在世,谁不会犯错呢?对于经常犯错的孩子如果我们一味的批评,长久下去,孩子势必势必当成耳旁风,或者是破罐子破摔。但是,若是换个方式或许则可能会得到不同的效果。
卢勤老师说过——好孩子都是夸出来的。在每个孩子心底都有一杆秤,你宽容的对他,他也会回报你美丽。
每个孩子身上都有闪光点,只要我们认真去发现。
记得前年参加孙云晓老师的讲座时,一位妈妈很苦恼的说,我女儿身上根本就没有一点优点,我苦恼极了,老师你给我支支招吧。于是,孙老师说,你女儿来了吗?家长说:“她去姥姥家了。”孙老师说,你能让你女儿来吗,我可以见见你女儿吗?于是这位家长赶紧给女儿打电话,十分钟后,女儿来到了会场。
孙老师笑了,说:“你怎么能说你女儿没有优点呢,首先,我告诉你,你给她打电话,她按时到了,说明她很守时,这是第一;第二,她来了,说明她很听话。这难道不是她的优点吗?所以,作为一个家长,要看到孩子的优点,不断的放大,才能让她的长处发挥出来。”
……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家长朋友们,人无完人,金无足赤,不要再执着于孩子的缺点了,对孩子宽容一些,给孩子足够的空间,让孩子充分的认识自己吧,相信你的孩子一定不会让你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