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忽略的童言童语
某老师是一位有着十几年教龄的“老”教师,尤其是低年级教学很有经验。今天她执教的课是《归类识字》,主要内容是一些特殊的合体字——“会意字”。重点有这样几个:
日 月 明 山 石 岩
木 木 林 木 林 森
整节课学生学得积极主动,学习气氛和学习效果都不错,但是这样几个片断带给我深深地思索:
片段一
“同学们,日就是太阳,太阳出来以后怎么样呢?”老师亲切地问。
“热辣辣的。”一个小女孩说。
“哦,很热!”老师说。
“很温暖。”
“也是很热的意思。”
“太阳出来以后,我们家里每个角落都能看到它。”这是一个剪着齐齐刘海的可爱的小女孩,那悦耳的声音真好听。
“我知道了,你说的是太阳出来你们的房间就明亮了。”老师终于把话引到了“明”这个生字上。
片段二
教学继续进行。
“你知道什么是‘岩’么?”
老师微笑着注视着大家,也许这个问题难,同学们都在思考。几秒钟以后才有一只小手犹犹豫豫地举起来:
“我们家炒菜的时候往锅里放岩(盐)。”
很明显这是错误的。
“你说错了,不是这个岩。还有同学知道么?”
又一只小手:“岩石很小,是圆形的。”
“哦,它是从形状上来说的。你还知道什么呢?”
一个瘦瘦的小男孩站起来:“我知道,岩石没有嘴巴。”
“哦?没有嘴巴?”老师显然吃了一惊,“什么意思呢?我听不懂,下课后你给我说说。”
片段三
生字学完了。老师指导学生看文中的插图。
“同学们仔细看看这幅图,你都看到了什么?”
“我看到了绿绿的禾苗。”
“看到禾苗了。”
“我看到了大大的胖胖的太阳!”一个像太阳一样胖胖的小女孩站起来。
“看到了大大的太阳,还有么?”
……
有感:
三个镜头被定格在我的脑海中。
我在想,孩子们的语言怎么就这么形象:“我们家里每个角落都能看到太阳”、“岩石没有嘴巴”、“太阳胖胖的”,这诗一样的语言让我无论如何也想不出来。
我在想,我们的老师怎么就不会欣赏?孩子们的“热辣辣”到老师这成了“很热”,孩子们的“岩石没有嘴巴”到老师这成了“你的话我听不懂”,孩子们“胖胖的太阳”到老师这干脆就被删去了,只剩下人人都会说的“圆圆的、大大的”。
我在想,为什么许多孩子上学前总能说出一些让大人们望而兴叹的话,上学后这语言的灵感就消失得无影无踪?
谁之过?
毋庸置疑,师之错!
老师啊,没有一颗欣赏的心灵,没有一双发现的眼睛,美丽的风景就这样被一处一处错过。孩子们诗一样灵动的语言就这样被一点一点消磨。我心痛,心痛被老师们随意丢弃践踏的童言童语,心痛老师们的不知不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