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频道 > 小学作文 > 四年级作文 >

语文教学的点滴体会作文

2020-10-1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这就决定了语文课堂旨在学生语文能力的提升和语文素养的形成。全国小语会理事长崔峦老师提倡“简简单单教语文,完完全全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并在第七次阅读教学研讨会上的讲话中提出“语文教学要明确语文课程性质,坚守语文教学本真。 要由“教教材”变成“用教材教”;由“教课文”变成用课文学语言、用语言; 由分析课文内容的教学,转向以策略为导向的教学,注重读法、写法、学法的指导,以提升阅读理解能力、运用语言能力以及学习能力。” 从崔峦老师的讲话中,我们不难看出:语文教学要简化教学过程,改进教学方法,把教学重点、教学策略定在理解品味语言上。要让语文课更有语文味。

     语文课更有语文味, 就要让学生与文本亲密接触,让学生与文本对话。而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与感悟需要我们教师去响应,去对话,去引领。所以教师深入地解读文本。只有教师深入的解读文本才会产生“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课堂调控信息,教师才会真正的成为平等中的首席。只有教师对文中的一个标点,一个词语,一个句子构建出语言世界,才能使学生构建和更新语言世界。如果教师对文本理解不透,就很难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素养。

那么教师如何在深入解读文本后,让课堂充满“语文味”呢?我想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教学设计注重“语文味 ”

备课时,不能只盯着这课文内容的理解与推进,更多的要关注文本的语言。不仅仅了解文字的字面含义,表层意思,而是要通过语言文字的深度进入作者、文中人物的情感世界,读出语言文字的特殊意义。“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师预设的越精密,课堂生成的才会越精彩。

二、课堂教学体现“语文味”

1、巧妙引入,诱发“语文味”

   例如《浅水洼里的小鱼》一课在开始之前,我进行了如下导入:

  (1)、出示图片,蓝天是白云的家,云朵在家里飘来飘去,心里美极了。(指名读)

  (2)、森林是小鸟的家,小鸟在家里飞来飞去,心里      。(指名读,并填空)

  (3)、出示大海里小鱼的图片,学生模仿说       是  

      的家,    在家里    来    去。心里        。(指名填空)

  (4)、可是同学们,有一群小鱼却被潮汐卷到了海滩上,回不了家了。成了《浅水洼里的小鱼》。(读课题)

   叶圣陶先生曾经指出:语言文字的学习,出发点在“知 ”而终极点在“行”。学生学习语言首先是模仿,引导学生根据作者是怎样用语言文字来表达的,而学会表达。这是语文教学的根本。

   2、品味语言,体会“语文味”

   语文教学教的是语言。歌德说过:“内容人人得见,涵义只有有心人得之,而形式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一个秘密。”而言语表达形式这个秘密的发现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品味,鉴赏语言文字本身的美与作者运用之精妙。 

    例如:在《梅花魂》一课中有这样一个句子:每当读到“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之类的句子,常常会有一颗两颗冰凉的泪珠落在我的腮边、手背。引导学生理解这里的“一颗两颗”之间为什么不用顿号隔开。学生通过对比读后发现:一颗、两颗表示泪珠落得很慢。而一颗两颗说明泪珠落得很快。进而说明外公的思乡之情很浓。

    在《鲸》的一课中“须鲸主要吃虾和小鱼”“鲸每隔一定的时间必须呼吸一次”这里的“主要,必须”引导学生把握语言的准确。

    此外,最主要的是在课堂上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词语用的精妙之处。如“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了忙碌……”这里作者连用四个“立刻”而不用他的近义词来代替,刻画出了母亲的辛劳。又如“五位壮士屹立在狼牙山顶峰,眺望着群众和部队主力远去的方向。”通过换词比较“屹立,眺望”两词在这里的作用,而体会作者的用词精妙。

   总之,在阅读教学中,课文中有些词虽然并不深奥,但却用的传神,耐人寻味,对于这样的词。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在揣摩比较中,挖掘其隐含的意义,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独特魅力。学生在赏析,揣摩中培养语感,提高语文能力。

   还有在课堂中丰富的语言句式,生动的修辞手法。都是学生学习语言的好例子。在教学中不妨引导学生细细品味。

    3、读写结合,提升“语文味”

    学生学习语言的终极目标是运用语言。所以在课堂教学中不乏读写结合的练习。读写结合是传统语文教学的回归,但这里还要注意写法的指导。如遣词造句,结构方式等。

   语文课堂教学追求的是真,一堂好的语文课在于师生共同关注文本,让学生和文本零距离接触。教师引导学生品味语言,领悟语言表达方式,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在教学中教师导学、促思着力于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学生真读,真说,真写,真感悟,真体验以致提升语文素养。使课堂充满浓浓的语文味。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