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河南彩车——“花开盛世”之思考
昨天下午,带孩子去上钢琴课时,从省人民会堂前经过。前两天看报纸说,参加国庆大典的河南彩车在此展览。还没到省人民会堂大门口,就看见有许多游人在彩车周围参观。看看离孩子上课的时间还早,便特意进去看看。
孩子好奇,绕着彩车转了好几圈,又兴致勃勃地到旁边看有关彩车的设计、制作、参展、回归等过程的宣传画。而我,站在彩车前,因为之前在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看了许多有关河南彩车——“花开盛世”宣传,观赏之余,更多的是一些思考。
从河南彩车的整体造型与色彩看,无疑是夺人眼球的。在祖国六十华诞之时,以金黄色、粉红色、粉白色为主色调打造的彩车,呈现出一片喜庆祥和、国泰民安的景象。金色的摇篮、盛开的牡丹、白色的祥云、挺立的宝鼎,展现了河南人民的豪迈和中原大地的雍容华贵。因此,媒体上报道说河南彩车在天安门广场展览时,是最受游客喜爱的彩车之一,我想这并非虚妄之言。
但是,从另一个角度看,河南彩车的设计也许有那么一点小小的缺憾:“花开盛世”歌颂了河南深厚的文化底蕴(代表中华五千年古老文化的宝鼎)、浓厚的地域特色(洛阳的牡丹花)、粮食大省(成熟的麦穗)、华夏文明的发源地(奔腾的黄河,但这个好像有点牵强,毕竟黄河不只流经河南一个省份)等方面的要素,而独独忽视了一个很重要的因素:那就是河南的时代特色。
在祖国六十周年庆典游行中,彩车是一个亮点,也是各省区在全国人民甚至世界人民面前展现自身特色的一个重要的载体。因此,各省区在彩车设计上无所不用其极,鲜明的地域特色与时代特色相结合,也是各省区彩车极力渲染的重要内容:如北京彩车以天坛、长城、故宫大门、鸟巢、现代建筑群为主体形象,展现古老与现代的北京和首都人民正共同谱写的“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的奋进之歌;天津彩车以巨轮扬帆的创意,展现了天津的发展脉动,展示了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的显著成就,高端产业的生根落户、快速发展,城市面貌的日新月异;河北彩车以古长城、革命圣地西柏坡、现代城市建筑群、动车组、曹妃甸、吴桥杂技表演造型等6个最具河北典型意义的元素,代表着古老的河北、红色的河北、现代的河北、发展的河北、开放的河北和多彩的河北;上海彩车整个造型则突出“上海背景,世博主题”。而河南彩车没有突出河南近些年经济社会发展的特点:如突飞猛进的经济发展(河南年GDP总量全国第五)、异军突起的工业特色(由全国人民的“大粮仓”成为全国人民的“大厨房”)、大步前进的旅游事业(以少林寺、龙门石窟、云台山为首的众多景点吸引了四面八方的游客)、日新月异的郑东新区(被誉为“中国最具投资价值的CBD”之一)、快速发展的中原城市群(中国“十大城市群”之一)等等,这些要素,如果能选取其中一个或几个采用恰当的表现方式突出在彩车上,一个全新的河南形象将树立在全国人民心中。可是,设计者们却忽略了。这不能不说是缺憾。
然而,不管怎么说,缺憾并不代表不成功,“花开盛世”主题对于祖国六十华诞的献礼,无疑是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