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焦虑化作享受
——里约奥运随笔之七
武陟县嘉应观乡二铺营中心小学 李之梅
转眼间,里约奥运会赛程已经过半,可人们观看“奥运奖牌榜”时,却发现中国代表团的金牌数量仅有13枚,和08年北京奥运会的27枚金牌和12年伦敦奥运会的25枚金牌(均为赛程过半)数相比,有大幅度的下滑,如果再算上00年的悉尼奥运会和04年的雅典奥运会,这次里约奥运会赛程过半时的金牌数量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最少的一次,虽然勉强保住了奖牌榜第二的位置,但已经被第一名美国代表团远远地甩开,身后排名第三的英国代表团金牌数量也和我们非常接近,随时会有超越我们的可能(笔者写下这段文字时,英国代表团的金牌数量已经和我们持平,由于银牌数量多于我们,奖牌榜上英国已经超过我们,位居第二位)。一时间,网上一片哗然,说进入“后北京奥运时代”的中国金牌数量下降是必然趋势,中国代表团在体操、射击、击剑、游泳、柔道、蹦床等优势项目上自身发挥不佳,再加上比赛规则修改、“黑马”涌现、对手超水平发挥,本届奥运会金牌数量一定会创进入21世纪以来的新低。
说实话,自从迷上“奥运会”以来,中国在奖牌榜上的位次也是我非常关注的,我也亲眼见证了中国代表团从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和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的第四升到00年悉尼奥运会的第三,然后再到04年雅典奥运会的第二和08年北京奥运会的第一,中国体育代表团的金牌数量和奖牌位次都“步步高升”。特别是本届里约奥运会开赛以来,我的心也时刻牵挂着中国运动员在奥运赛场上的表现,每天早上从睡梦中醒来,来不及洗漱,我都会拿起手机,打开网络,看这一夜中我国的哪个项目的哪一名运动员又获得了金牌,当中国运动员如愿夺冠时,我也会欣喜万分,一天都兴高采烈。当中国的运动员在优势项目上纷纷失利,没有金牌入账时,我也会暗自着急,一天都倍感失落,中国运动员在里约赛场的表现成了我当天生活指数的“晴雨表”。
如今,随着赛程的过半,我的心慢慢地不再焦虑,中国代表团有金牌入账,我还会非常欣喜,但没有获得金牌时,我也不会再去着急和指责。因为我观看奥运的心态渐渐产生了变化,我开始把观看奥运当做一次精神的享受,我开始关注其它国家高水平运动员在赛场上的精彩表演,看美国男篮“梦之队”在赛场上的霸气的扣篮,看韩国“神射手”在射箭赛场上展示百步穿杨的绝技,看俄罗斯运动员在花样游泳的赛场上和着音乐翩翩起舞,看“游泳天才”菲尔普斯不断刷新自己的奥运会金牌数量,看“牙买加闪电”博尔特在田径的百米赛道上屡屡上演最后时刻超越对手的表演,夺得“男子百米飞人大战三连冠”,看年近六十的马术选手在赛场上展示自己和马儿默契的配合,看连续参加六届奥运会都获得奖牌的女子双向飞碟选手罗德在赛场上轻松的心态,看四十一岁的乌兹别克斯坦体操运动丘索维金娜为了给患“败血症”的儿子筹措医药费,一次次拖着疲惫的身躯到世界各地参加比赛……
四年一度的奥运会不仅仅是世界各个国家综合体育实力的较量,也是世界各国运动员四年一次的“大PARTY”,在奥运的赛场上,不仅仅有金牌和竞争,更有赛场内外的一个个故事和花絮,跳水女子三米板决赛之后秦凯向队友何姿求婚时的浪漫,让人们又一次相信爱情的力量,女子马拉松比赛中,爱沙尼亚“三胞胎姐妹”冲过终点后相拥祝贺,来自叙利亚的运动员躲避纷飞的战火,作为难民的代表角逐奥运会,这些难道不是里约赛场的美丽风景?这些难道不比金牌更让我们动容?
把关注结果的焦虑化为观看过程的享受,换一个角度看奥运,你会发现不一样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