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说起“字”,一言难尽,故五言之。
一字初心
对字的情感仿佛有一根线牵着,无论时地,无论年龄,赤裸地钟情,沦肌浃髓。
年轻时,开始教语文,深为自己“底子薄”而惶恐,拿着一本《现代汉语规范字典》硬是一页一页学,认识地翻过,不认识的全部整理下来,抄写在一个小小窄窄的笔记本上,用红色的油笔写字注音,用蓝色的油笔写解释,还记得第一个字是“彳”,第二个字是“亍”,第三个字是“亓”,就这样奇妙地进入了一段痴迷的识字、抄字、记字的旅程,生生把一本七千多字的字典“过”了一遍,整理出了两个小笔记本的生字,时不时还取出来翻翻写写,仿佛自己才算有点儿文化的味道了。那时,“字”带给我的是纯粹和丰富。
从此,养成了一个毛病,一字必较。老公说话发错音了,我必究之,开始还听,接着就有点儿不耐烦地说:“谁不知道你是教语文的。”再后来就懒得答理我了,嫌累!读书遇到拿不准的字一定要查字典注上,那时的读书,书上没别的痕迹,尽是注音。
孩子也是,从小就教她识字,幼儿园的字宝宝根本不够学的,买了本《幼儿识字600个》,跟三字经似的“上、中、下,人、口、手……”叨叨完了,孩子上大班了。从朋友处听说了一套《中华字经》,共四本,一本一千字,是四字一句的“乾坤有序,宇宙无疆……”硬是用了两年认完了。从上学孩子的语文就很轻松,早早进入了阅读,就觉得字带给我的是温暖和成就。
两档节目
2013年暑假的两个和汉字有关的节目,《汉字英雄》《汉字听写大会》,仿佛来自地底的火山,一经爆发便灼热了一片土地。我就像被突然牵动了那根已经松弛的对字的线,沉寂的热情实然奔流起来,追剧似的每期必看,拿个笔每个字也跟着一起写,边写边感叹“快忘完了”“提笔忘字啊”看完节目,重拾汉字,把原来下的那个“常见错别字100个”软件玩了又玩,似乎觉得这100个字闹清了,也太小儿科了。故又搜集了生僻字,更多的易错字,每天写呀写呀,终于又觉得自己又像个“教语文的了”,呵呵,这时,“字”带给我的是点燃和灵感。
接下来的读书节,就引入了“汉字听写”项目,老师一场,学生一场,不写不知道呀,一写吓一跳,原来作为老师的群体的“字”的熟练程度也同样“令人堪忧”,这又引发我的又一个思考,如何让我们的学生“识字量上”认得比别人多,“易错字上”比别人记得准呢?想一想,觉得造福一方啊。
三个软件
现在的手机功能真多,换了手机之后赶紧装了三个软件。《新华字典》,遇到拿不准的字,掏出手机一查,方便快捷,有一种从此再也不用麻烦地翻大字典了的小惬意。有时读着书,遇到了生字,手机一查;有时听着课,觉得上课老师哪个读音似乎不准,手机一查,哈哈!《成语词典》装上它,只要输入一个字,出来成串的成语,意思、出处、例句,什么都有,好极了!《一字一屏》,自动加田字格,听课时,我好查一下,看占格找规律,汉字书写美。这时,“字”带给我的是积累和愉悦。
四个游戏
这年头,谁的手机没游戏?我的手机上有四个游戏。一是“疯狂猜成语”,有点像河南台的“成语英雄”,看图猜成语,猜对一个得三个金币,猜不出花三十个金币看答案。我就这样挣点儿花点儿,基本持平,没有存款。呵。二是“疯狂填字”,在纵横格中填上所要求的汉字的拼音首字母,内容像个百科,中外、文教、体育、娱乐、时政……包罗万象,像个万花筒,三颗星每次只能得两颗,郁闷啊。三是“成语纵横”,猜填成语,不会有提示,有答案,有解释,闲来也常玩上几题,每次却只有60~80%正确率,这样反而如登山,总有个想头。四是“错别字大考验”,暑假我能玩满分2200分,过了一个学期,到了寒假,一玩只能在1900分徘徊,于是又是一股子牛劲儿上来了,玩到满分为止,现在每天得一次满分,一次成功率在增长哟。
五个愿望
2014年了,初心不改,还有一些小小心愿。
一愿学点儿字理。黄亢美老师送我的《字理识字手册》好几年了,也没好好学些,今年学点儿吧。尤其是对低年级的识字教学应该有帮助,汉字是有根的,找到根培土才会生长好吧。总觉得把音形义编在一起的方法有点“不上台面儿”。二愿练点儿书法。说书法就汗颜,刚毕业那会儿拜师练过一个暑假,零六零七年练过两年,一放又是三年,脸红啊,今年再练点吧。三愿认准点儿字音。生活中太多易错易混字,如果咱语文老师也错,相当尴尬,留点儿心,认准点儿,少现眼啊。四愿少写点儿别字。虽然有点长劲,提笔忘字也常有的,只想着当孩子问我时,我能写出来,写个对的,别让孩子看扁了。五愿码点儿小文。字是单个的,但码到一块儿的字,就有了灵性,记述着人事物非,描写着细腻动人,抒发着情感心绪,放射着个性思想……让人流连着秀美山川,让人感叹着世事变幻,让人悲凄着离愁苦难,让人欢喜着笑语嫣然,让人幸福着合家美满……
字字珠玑,让字会说话,让字有味道,让字值得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