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猜”走向“估算”
育才学校 郭莹莹
儿子几岁大的时候,我们常玩的游戏是“猜一猜”。如:“妈妈猜猜我们班里有多少个小朋友?”“20个?”儿子得意地说:“少了。”“30个?”儿子撇着嘴巴说:“还是有点少,接近了再猜。”猜到最后儿子会亲亲我的脸颊作为奖励。有时猜一把抓多少颗瓜子?有时猜故事书一页有多少个字?在“玩”中奠定了孩子日后对数学的热爱。
近日,我们一起购物结账时,儿子喜欢“猜”大概要付多少钱。就拿昨天来说吧,共选了四种商品,一桶油52元,一袋米86元,一箱奶34元,一瓶醋12元。我想借机考考他便问:这些东西200元不知道够不够?小家伙兴致高涨,看看嘟哝几秒钟后说:“够!”“你真有本领,告诉妈妈你是怎样想的,教教我吧小老师。”这下更乐了,笑眯眼说道:“把52元看成50元,86元看成90元,34元看成30元,12元看成10元,50+90+30+10=180元,200元肯定够老妈。”得意地挤眉弄眼。“我再教你一招把妈妈,也可以先把一袋米86元和一箱奶34元‘凑’在一起是120元,再把52元和12元加在一起是64元,120+64=184元,这是要付的总钱数。”“小老师,你太厉害了,你是个善于思考的孩子,太棒啦!”
儿子从生活数学中巧用估算,当然了这个概念对于他来说很模糊,他是通过实践、猜测、一次次发现感悟中进行调整获得成功。提高了能力,发展了兴趣,充分体现了数学无处不在,“活”用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