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偷走了孩子的幸福》读后感(二)
现在很多孩子都把学习当成自己将来找到好工作、挣大钱的一个跳板,也把这当做了自己的人生目标。很多家长教育孩子的时候也往往是这样说:“如果你现在不好好学习,将来打工都不够格,都找不到地方,你怎么养活自己呀!”这样就会一刻不停地看着孩子学习,陪着孩子成长。
的确有家长为了孩子牺牲了很多,为了孩子不惜牺牲自己的事业,请假在家全职陪伴孩子,家长的眼睛一刻不停地盯着孩子,生怕孩子出错,希望孩子完美,希望孩子处处都优秀。其实家长自己还不知道,这样盯下去,就会发现很多孩子的缺点。总发现孩子这也不好,那也不好,总达不到自己的要求。比如有的家长看到孩子的成绩,孩子能够考到90多分已经很不容易了,毕竟是四年级的学生了,知识面广了,数字也大了 ,计算过程也变得复杂了,知识也变得很难全面把握了,能够考一百分真的很少了。但是家长看到孩子的试卷总是会说:“这么简单的习题,怎么能考不到一百分呢?”所以现在的家长活着就会感到很累。试想我们上小学的时候,又有多少次考过一百分。
孩子本来没有那么多的缺点,或者说缺点本来很小,但是家长天天盯着,天天暗示,那些缺点就像上了化肥,迅速生长,直到缺点大得覆盖了所有的优点。所以我们要做一名合格的家长就不要把孩子管束地太紧,也不要天天看着孩子,要给孩子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让孩子慢慢成长,让孩子在不断犯错中总结经验,获取成长的乐趣。
家长的限制和管束,让孩子们缺少了犯错的机会,也不让孩子自己独立做一些事情。比如有一位孩子的家长对我说,昨天我给孩子洗脚,刚刚倒好一盆温水,我告诉他,让他双脚放在盆子两边,结果这个孩子竟然把盆子打翻了。弄得一地都是水,把我气得打了他一顿。老师你想想一个十岁的孩子做事还这么不小心,我怎么不生气。
孩子就因为犯了一点小错误就被家长拳打脚踢,孩子还会感受到幸福吗?孩子为什么会犯这样的小错误,可能就是在家长高压的管制下失去了平衡感,才一失足成千古恨的,这也是导致孩子挨打的原因。孩子缺少了幸福感,缺少了安全感,就会处在胆战心惊之中,也就会会犯很多低级错误,这就导致孩子不是挨打就是挨骂的原因。如果家长不调整自己,孩子会获得幸福感吗?那么到底是谁偷走了孩子的幸福呢?可想而知……
我就想一个十岁的孩子,怎么不让他自己洗脚呢?这是孩子自己能够做到的事情,如果你让孩子自己动手去倒水洗脚,孩子从这个过程中说不定还能够找到乐趣呢?孩子对于自己动手做任何事情都感到很好玩很好奇。
女儿第一次学炒鸡蛋的时候,看到鸡蛋在锅里边一点点变黄,变熟。她就感到很好奇,很好玩,虽然第一次她由于缺少经验,炒糊了一点,但是她还是自己狼吞虎咽地把它吃完了。而且一边吃一边还美滋滋地对我说:“妈妈,我炒的鸡蛋超级好吃,这是世界上最好吃的炒鸡蛋。下次我还要自己炒鸡蛋吃。”我想女儿在自己动手做的过程中虽然手忙脚乱,但是她的内心是充实的,品尝成功果实的时候,她的心里是充满幸福感的,是感到无比快乐的,因为她已经品尝到了劳动后的成就感。
所以我们养育孩子有时候就像种菜一样,要给他们一定的阳光和自由,让他们自由成长,但是当菜苗需要我们的时候,一定要及时出现在它们的面前。在关注与放手之间把握好分寸,这就是种菜的秘密,也是教育的秘密。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