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频道 > 小学作文 > 三年级作文 >

分析问题 必须的——“够或不够”引发的思考作文

2020-09-11 
——“够或不够”引发的思考在最近几个课时的练习中有关于“够不够?”的题目,一方面是为了巩固三位数乘一位数的
 

——“够或不够”引发的思考

在最近几个课时的练习中有关于“够不够?”的题目,一方面是为了巩固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另一方面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

在原来接触的够不够的问题,都是诸如:

一箱苹果80元,妈妈买了6箱,500元够吗?

一台取暖器的价格是308元,一台洗衣机的价格是取暖器的6倍,用1800元钱买一台洗衣机够吗?

一箱货物600千克,有6箱货物,一艘载重4吨的船能一次将这批货物运完吗?

像题目1:学生都知道先求6箱苹果多少元,再和500比一比。

【80×6=480(元)

500>480

答:500元够。】

类似这种问题,都是计算出结果后,比“给出的数”小,就“能……”,比“给出的数”大,就“不能……。”这种问题学生见的多了,遇到“够不够”的问题,就受思维定势的影响习惯性的按照上面的方式解答。于是当遇到下面的情况时,就出现了问题:

平均每节车厢坐98人,9节车厢,900人做得下吗?

有三分之一的学生是这样做的:

98×9=882(人)

882<900

答:能。

或用估算的方法想:

98×9≈900(人)比900小

答:能坐下。

分析出现这种错误的原因:学生习惯性的计算、比较、写答案,没有认真分析题意,没有思考“求出的882表示什么”,没有对比较的结果进行认真、准确的分析。这道题目中的882表示“9节车厢能坐多少人”,9节车厢能做882人,结果比900小,说明900人不能坐下。有的学生觉得以前做的题目,只要计算的结果比给的数小,就“够”,想当然的得出结论。同时从这道题目暴漏出学生分析问题能力的欠缺。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通过学习数学,能有效的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像上面的例子中,不经分析得出结论,是没有任何思维价值的。而思维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解决问题是培养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认真分析问题是思维能力训练的重要一环。认真分析问题,要从平时做起,要、从每一道题目做起,要养成“认真分析”的习惯。遇到解决问题,不论是什么样的解决问题,都要认真分析每一步求的是什么,下面该怎么做,不能不经思考随意下笔。长期坚持,学生的分析能力、思维能力就会得到提高。

 

学习数学,分析问题,必须的。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