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的运算思维
浪打浪
人,都有追求美好的愿望。比如对老师的要求,我们渴望他(她)有老奶奶的慈祥和善,哲学家的清晰解读,菩萨的慈悲心怀,悟空的百变灵活,相声演员的风趣幽默,佛祖如来的胸罗万象……然而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当我们客观地看待身边的人的举止言谈时,会感觉某些角色的人少了点什么,比如,有的老师缺少一点文人的气质,暴躁如张飞;妈妈缺少一点女性的温柔,像个母夜叉;同桌缺少一点儿童的天真,像个小老头或老太太等等。有些人身上又多了点什么,比如,同桌多了点油嘴滑舌,多了点浮躁的态度,多了点张狂的动作等等。
其他事物也是一样,某支钢笔书写流畅但价格太贵,读书多了却影响视力下降……
于是,你不禁会想,要是把“多余的”去掉,把“缺少的”添上,眼中的人、事、物可能就趋于完美了。而这一添一减正暗合了算术上的“加减法”的运算实质。
我们不妨尝试着用加减乘除四则运算方法,写写我们周围的人和事。
【加法】
这一“运算”方法可以尝试两种思维,一种是在人、物身上的某一方面已经出现的增长值,一种是这个人、物身上需要增长值,需要用加法计算。
比如写作文时,老师常说,你的作文要是把人物内心活动写具体一点,再用几个表示声音的成语就更好了。这说明你的作文里需要“内心细节和成语”做加法。
还是作文的案例,有同学细节描写突出,成语运用丰富,比喻拟人的表达手法形象逼真等,这就是已经出现了“细节描写增长值”。已经在作文中运用了综合表达的加法。
再如,你的数学思维敏捷,英语、语文也成绩优异,三科优势互补相加,真是锦上添花;再者就是你的语文成绩优秀,可是数学和英语却“不给力”,需要加法完善数学、英语的优异成绩。
同样,你的数学思维敏捷,同桌的英语、数学成绩优异,俩人互相帮助,优势互补相加,真是“天仙配”;再者就是你的语文成绩优秀,可是数学和英语却“不给力”,我要是有一位数学、英语成绩优秀的同桌同桌该多好啊。
已经存在增长值的思路还可以从其它人、事、物上构思。
比如,小表妹是趣味加法。她来了,一举手一投足,一言一笑就为家里增加了许多乐趣。
远方的爸爸是幸福的加法。他一回来,奶奶高兴,免除了许多牵挂;妈妈笑眯眯的,她再也不用做饭了;你呢,想实现的心愿都能完成了……因为他的存在,家里平添了几分幸福的氛围。
同桌是烦恼的加法。自从和他坐同桌,自己上课下课没有消停过。想想你的同桌给你带来了哪些烦恼呢?
小狗是顽皮可爱的加法。它的外形、生活习性、活泼聪明惹得“人见人爱”。
期末考试是“紧张”的加法。原本平静有序的生活,期末考试来临,家里多了紧张的气氛,你和爸爸妈妈以及老师平添了几分紧张的情绪。想想从哪些方面能折射出这“紧张”呢?
你或同学给笔画的加法,写字时总爱多写一笔,比如琴、今、挠、尧、茶、武、贰、腻、戊、洒、契、允(充)夕等总爱加一点。想想这些字加一点之后,句子或文段是否文从字顺,是否有意思的变异?给你带来了什么,是同桌的嘲讽,是成绩的下降,是老师分析出的尴尬?
还有个头长高是成长的加法,年级递增是学习难度加法,交友(动、植物还是人物,年老的还是年轻的?)加法,住房面积加法,读书宽度和数量的加法,小组PK积分的加法,六年级是唠叨和惜时的加法,妈妈是减肥与馋嘴的加法……
你想到了哪些增长值?
“需要加法”的构思,可以尝试“要是……”的思维。
比如,家里的一台电脑不够用,需要加法;成绩指数偏低,需要加法;爸爸的工资少,每月都捉襟见肘,需要加法;住房面积小,需要加法;春节套圈屡试不中,需要加法;买的书读完了,需要加法;写作文老是想不起来优美词语,也需要加法;妈妈的精明缺少爸爸的宽厚,需要加法;学校的运动会举办的太少,商家搞赠品活动时,赠品质量太差,赠品数量太少,赠品档次太低,也需要加法……
你觉得生活中哪些地方需要加法满足心愿,完善需求?
这类素材写进作文要注意把现状、原因和结果写具体。你可以选一个小点,套用模式试一试。
【减法】 “减法”同样可以运用已经出现负增长和需要负增长两种思维构思。(“需要负增长”的思维和加法思维有交叉)
比如,妈妈坚持锻炼,风里雨里从不间断,终于瘦了几斤肉,这是已经出现的负增长;而妈妈特好吃,而且从不挑食,因此成就了一副“唐风美人”的模样,这时的妈妈需要减法才能完美。锁定“妈妈的烦恼”(其他人的其他方面有哪些挥之不去的烦恼),就能写出一篇不错的减法。
再如,爷爷这几天吃饭没口味,走路有气无力,体能明显下降,这是已经出现的减法;爷爷去检查身体,发现血压高了,血糖高了,血脂高了,这时需要负增长。本着这一思路,把爷爷出现病情后的家人焦虑、采取的策略、当事人的感受写一写,就是一篇不错的减法作文。
已经出现的负增长“减法”思维,可以从生活中的人、事、物上寻觅素材。比如,这次调座位终于把原同桌调走了,你少了同桌的骚扰;作业上的对号或叉子少了,耳边传来的老师或妈妈的唠叨少了;老师采取了惩罚措施,班级迟到的人或次数少了;读背的次数少了,英语成绩下降了;十五一过,街头的节日气氛渐渐消退;在组长的督促中,那位丢三落四的毛病少了;同桌痴痴呆呆坐了一节课什么也没学到,把时间浪费了;还有经常性地把“竟”写成“竞”,把“间”写成“问”, 把“宇”写成“宁”, 把“目”写成“日”, 把“百”写成“白”, 把“戌”写成“戊”, 把“由”写成“日”, 把“本(体)”写成“木(休)”, 把“令”写成“今”, 把“币”写成“巾”, 把“丢”写成“去”,“底、系、瞧、攥、穆、辜、蔡、然、俱、炙、铃”等字都爱丢下一笔……
你想到了什么减法?
“需要减法”就是应该把“不该出现的累赘”去掉。
同桌上课闲话一大堆,“要是少说几句多好啊!”需要减法;朋友聪明但是好动,去掉好动需要减法;爸爸抽烟数量增加了,需要减法;你玩电脑的时间长了,直接影响到成绩的波动,需要减法;奶奶的咳嗽多了,需要减法;小区路边中午的噪音太大,也需要减法。还有,妈妈做的饭每顿都会剩下一些,小妹妹养成了见人就咬的还习惯,老师每天都会布置一大堆作业,小区停水停电成了家常便饭,妈妈动辄就会对着爸爸和你大发雷霆,最近一直是阴雨天气……这些也都需要减法。
你想到了哪些负增长或者“需要减法”的人或事?
“减法”的思维要着眼于现状以及现状给人带来的喜与忧,抑或是为之努力的种种措施。
【除法】除法具有“清除”的意思——在人和事物身上(一定空间范围内)出现了瑕疵或者漏洞,清理瑕疵或者补漏的过程就是做除法。
构思可围绕声音、气味、形象、坏习惯或者习性等方面去思考。
比如,给家里厨房或者教室除去污垢,家里或者其他地方进了蚊子或者苍蝇,如何驱赶消灭的过程,是除法;家里油烟机坏了,炒菜时憋了一屋子烟气;夏天,出了一天汗,全身都是汗臭味儿;奶奶溺爱弟弟,时间一长惯了他一身坏毛病;妈妈脸上长了一片黑斑,看上去特别扭;小狗身上长了不少跳蚤,作业上经常涂画严重墨迹斑斑,小明经常在同桌面前张牙舞爪……这些也都需要做除法。
为什么要做除法要交代清楚?如何除,也要写出方法中的细节,写清“除”的历程。
【乘法】以“倍数”增长的事情或者事物可以称之为“乘法”。
一、以“倍”数增加(整数以上的意义)。
想一想,生活中什么事、物翻倍增加?是作文的字数,还是上课发言的次数?是学习加倍努力,还是老师变本加厉地惩罚,或者买书、读书的量?
你想到了什么“乘法”?
二、以倍数减少(整数以下的意义)。
想一想,生活中什么事、物成倍减少?
是听写中的错别字,还是跑步的里程?是吃药的数量,还是妈妈督促的次数?
你想到了什么?
“乘法”作文要把事情“倍数”的经历交代清楚,“倍数”的结果也需要详写。
【混合运算】
这一“运算方法”利用思维求异和延伸,体现情节的迂回曲折。
可以运用一种运算方法的反复,比如,同桌好动已经让人难以忍受,最近又爱上了啃手指头;运动会因为下雨推迟了一天,第二天还是阴雨连绵;同学字写得差,最近有常忘记写家庭作业;语文老师天快黑了还没有离开的意思,数学、英语老师又等在教室门口了……
也可以思考人物或者事物事情身上既有增长点,又有负增长,既有“除”还有“倍数”。最好围绕一个人、一件事或者一种情况互动构思:比如,锻炼的次数少了是减法,身体又发胖了是加法;数学成绩上去了,语文成绩下降了;吃口香糖替代戒烟,抽烟数量减少了,口香糖吃上瘾了;阴雨天过去了,又是连续的大热天;你吃零食的次数多了,零花钱越来越少;小狗身上的跳蚤归零,可是一天不洗澡就汪汪叫……
你想到了哪些人或事?
提醒:“混合运算”时可以是三则混合运算,可以是两项混合运算,比如“加法+乘法”,“除法+乘法”,“加法+减法”等能在一件事或者一种事物身上同时体现出来的特征。
写作要求:
1、你思考的事情可能是很小的一个点,要自己回味一下当时的见、闻、感受或者经历,把事情的来龙去脉理清楚。套用模式要自然。
2、要注意人物的内心、神态、动作描写,关注拟声词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