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牙绝弦】预习内容盘点
课文题目
25.《伯牙绝弦》
体裁分类
精炼文言文
文章
内容
摘录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译
文
伯牙弹琴的时候,钟子期在一旁欣赏。伯牙弹奏时意在高山,钟子期说:“弹得太好了!琴声就像巍峨的高山。”伯牙意在流水,钟子期赞叹道:弹得真好!琴声就像不息的江水。”不论伯牙弹奏时想什么,钟子期总是能准确地说出他的心意。钟子期去世后,伯牙觉得再也找不到比钟子期更了解他的知音了,于是把琴摔碎,终生不再弹琴。
人物
出场
介绍
伯牙:
春秋时期著名的琴师,技艺高超,既是弹琴能手,又是作曲家,被人尊为“琴仙”。
钟子期:
春秋时期战国人,相传钟子期是一个戴斗笠、披蓑衣、背冲担、拿板斧的樵夫。
改
写
小
故
事
伯牙是一位琴技高超的琴师,弹琴弹得出神入化,令人浮想联翩。
成连先生教导他要亲近大自然,从自然中领悟它们给予的启示,这不!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伯牙又拿上自己的“宝贝”踏上了江边旅游的行程,与此同时,一个穷苦的樵夫也背上斧头,准备上山砍柴。
欣赏了一路的风景,伯牙来到了一座高山附近。这时候,天空下起了淅沥淅沥的小雨,可伯牙的心情并没有因此变得烦躁,而是被这有规律的雨声所打动。他琴艺大发,快步走到一块大石头下面,不一会儿便全身心投入到乐曲的演奏之中。樵夫钟子期恰巧路过这里,被伯牙的乐曲吸引了过来,静静地站在一旁欣赏着,不知不觉也陶醉于此。
伯牙弹琴时,心中想到巍峨的山峰,弹琴弹得高昂,钟子期在一旁吟道:“好啊!我仿佛看到眼前屹立着雄伟峻拔的泰山!”
伯牙专心致志地弹着琴,这才发现身边站着一个陌生人,满脸皱纹,似乎刻满了穷苦的痕迹;但这人却并不平凡,竟能猜到自己的心思。
伯牙继续弹琴,心中想到波光粼粼的大海,弹琴弹得舒缓,钟子期也继续说:“好啊!我好像看到奔流不息的江河在流淌着!”
伯牙停止了弹琴,走到钟子期跟前,彬彬有礼地问:“请问先生来自哪里?我弹琴这么多年,能体会到我心中的所感所想的,也许就只有你啦!我们可不可以做个朋友?”“我叫钟子期,就住在这山下的小村庄里。今日上山砍柴,发现您这位弹琴高手在这里,就跟着琴声到了这里,听您弹琴已经很长时间了。至于做个朋友,我这个穷樵夫正是求之不得呢!”
就这样,伯牙和钟子期成了无话不谈知音。伯牙弹琴时无论想到什么,钟子期都能准确地想到他的心思。他们约定明年中秋,还在这儿相见,不见不散。可当漫长的一年过去,当伯牙满怀欣喜地来到这里,却不见子期的身影,他打听了好一阵儿,才知道——自己的朋友已经在前些天不幸得病去世了,临终前还叫邻居给自己带个口信儿——伯牙,我先走了。你弹得琴真好!
伯牙悲痛万分,他再次来到石洞下,怅望灰天,大声发泄道:“老天啊,你为什么不能让子期多在这世上生活几天呢!就让我再见他最后一面也好啊!可惜现在子期走了,我的心愿也无法实现!”
说着,伯牙举起自己的古琴,咬着牙、含着泪,将它摔在地上。望着破碎的古琴,伯牙心里还满是对子期的怀念……
读
后
之
感
“高山流水琴三弄,明月清风酒一樽。”是啊,人生苦短,知音难求。伯牙和子期的故事就很好的向我们诠释了这一点。纯真友谊是我们生活的基础,“伯牙绝弦”就是我们结交朋友的楷模。、
从现在开始,珍惜每一位朋友,尊敬每一位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