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作指导相时而动
——雨中三步曲
巧抓时机,能激发作文兴趣,使作文在无形中融入孩子们的生活。
好像是一个春末夏初的上午(周日上剑桥)。因为前一天刚下过小雨,天气转晴,早晨来学校都是轻装上阵,不光没带雨具,连春装也脱下了,大家都在尽情享受春末温暖将逝,夏初凉爽将至的惬意。
大概十点左右,我正带读着英语,天色乍变,雷声轰响,教室的电灯也息了,漆黑一片,倾盆大雨毫无预兆地从天而降,打在玻璃窗上啪啪直响。孩子们们的注意力一下子被窗外的暴雨吸引住了。
我也随着他们的注意力转移。孩子们马上捕捉到了我的走神,“呼啦”一下涌到窗户边。我只能回归我语文老师的角色,顺势告诉他们观察雨的状态:雨中的房屋、车辆、行人、树木……
他们七嘴八舌地说开了:“雨点落在地上像箭头”、“像棉花”、 “树叶像在跳集体舞”、“ 大雨疯狂地从天而降,黑沉沉的天就像要崩塌下来。”……
虽然有些说得不太准确,但一时之间产生了许多奇思妙想,而且还是有感而发。
紧接着,我又问:“你们听到雨了吗?”
孩子们的话匣子一下打开了。
(岳云帆):“突然,一道闪电划破长空,‘轰隆隆’,一阵雷声紧随其后,那声音震耳欲聋,把我吓得爬在桌上。”
(赵润泽):“哗的一声,大雨就像瓢泼似的从天空中倾泻下来。(吴梦瑶):“风,使劲地吹着,树枝被风吹得喀嚓喀嚓作响。雨打在玻璃窗上叭叭直响。”
……
夏天的雨来得快去得快,在我们的聊天中不知不觉就停了。
末了(放学时),我问:“你们感受到雨了吗?”,要不咱们写下来吧?
“耶!”这是孩子们爽快的欢呼声。平时,我是极不喜欢听这费正统的语调的,大概心境不同的缘故,我快乐地聆听着孩子们书写的沙沙声。不一会,一些令人愉悦的文字出来了。
(张泽轩):“雨越下越大,房顶上,街上,溅起一层蒙蒙的雨雾,宛如飘渺的素纱。”
(谢若璠):“雨滴就像千万个伞兵,从空中跳下来,安全地降落在地面上。”
(周艺孜):“雨珠顺着小草的茎滚下来,一滴钻到土里,又一滴钻到了小草的嘴里,找不到了。”
(丁凯建):“疯狂的雨是很有个性的,说下就下,豆大的雨滴像断了线的珠子一涌而下。立刻,哗啦啦的雨滴声传入耳中,眼前就呈现出蒙蒙的水帘。地上刚出现的水泡立马变成了小河留向低洼处。一大风吹过,树的枝干像发了疯一样摇头摆尾。雨水噼噼啪啪,拍打在玻璃窗上,把玻璃冲洗得很干净。疯狂的雨渐渐地弱了下来。”
(麻瑞丹):“雨停了,天空像被水冲洗过一样,变得十分干净。路上花花绿绿的雨伞像退潮似的不见了。”
(付佳玉):“‘沙沙沙’,雨点小了,它们在窗外制成了一块‘布’,几只小燕子用他们的剪刀尾巴,在雨中剪着‘布’。”
……
夏天的雨来得快去得快,一会就停了,天空依然灰暗,可我的心情明朗而多情。我在想,如果把写话教学与生活紧密联系,抓住时机,孩子们便会在不知不觉中快快乐乐地表达,作文起来一定轻轻松松,评改也一定大快人心。临时“偷”来的机会,需要师生情感的投入,更需要平时内功的积淀,否则只是打一场乱仗。
我在想:要是我在天空黑成一团的时候,强扭着孩子们回归既定的课堂,孩子们一定没有这一次深刻的体验,也不会有如此灵动的文字;要是我指导技巧再成熟一点,见识再广一点,效果是不是又不一样?(幸福宝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