惯性引领生活
“妈妈,我决定明天早上起床跑步!”我先是瞪大眼睛,而后用力拍拍孩子的肩膀:“让妈妈刮目相看!”他不好意思地笑笑:“不跑,难受!得对得起自己的约定。”
孩子从小坚持体育锻炼,小学时每天下午放学打两个小时乒乓球,雷打不动。上了初中,放学晚了,两个小时乒乓球训练无法保证,我们为此开了家庭会议,商议每天如何保证锻炼时间。孩子最后决定:早上起床跑步1000米,晚上睡觉前做俯卧撑60个,周六周日去打球。决议产生,立即执行,不得随意更改或消极拖沓。刚开始实施新鲜感还在,孩子兴致勃勃,没过几日,开始反悔,早上起床时哼哼唧唧“再睡一会儿”“坏妈妈,不知道心疼孩子”……拖拖沓沓下楼,哼哼唧唧跑步,勉强完成任务。看他这个样子,我和老公面无表情,毫不心软,自顾自的地在前面跑,而后扮演恶毒的监工继续面无表情,冷眼盯着他,必须按质按量完成任务。如此挑战了几日,孩子看消极想法无法得逞,早上起床不再哼唧,奔跑的步子似乎也比以往轻松了许多,如此坚持了一个学期早上跑步基本成了习惯,已没有了抵触情绪。第一学期顺利结束,体育考核为他挣得了不错的成绩,身体健壮,个头见长,孩子感受到了坚持锻炼的效能。寒假开始,他又恢复打球生活,每天下午打乒乓球两个半小时,和爸爸妈妈商量,早上跑步能不能暂停,我们俩爽快应允。新学期开学,孩子自觉开始早晨锻炼,还让妈妈给买了沙袋,每天早上带沙袋跑步,态度积极乐观,和上学期刚开始实施计划时俨然两人。爸爸妈妈轮换,高高兴兴陪孩子跑步,若有哪天被迫停止孩子还老大不愿意,因为他还要为运动会积极做准备。学校运动会在
从小学五年级开始,孩子和爸爸开始了每天晚上读英语的学习计划,没有特殊情况绝不疏忽,就是偶有耽误也会及时补上。刚开始,因为爸爸要求太高,不讲究和孩子一起学习的技法技巧,学习的消极感受大于积极影响,爸爸强迫,孩子抵触,学习历程走得很难。尽管这样,我们坚守一个原则:决不放弃,在行进中反思改进,每天坚持学习,逐步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慢慢变被动学习为愉快接受。而今,这项计划坚持了已有两年。孩子的学习状态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每天晚饭过后,他会主动拿起书本,喊爸爸开始学习,并会主动把自己不会的单词写到白板上,以便随时记忆。孩子真正从内心里爱上英语学习了吗,还没有达到这样的程度。但他已能够愉快接受,因为他知道这是他固定生活的一部分,习惯成自然,他在内心里说服自己接受,因为他知道这项学习是真正对他有帮助的。每天坚持学英语,这已经成为我家孩子的固定生活习惯,我知道随着日不间断的积累,很快他就会生发深层次的兴趣,尽管爸爸依然领悟不到愉快教学的真谛,但丰富和成长带给孩子的内心愉悦能激发真正的学习快乐。
提前计划生活,认真完成作业,见缝插针读书,每日坚持锻炼,主动承担家务……这都已经能够成为我家孩子固有的生活习惯,这些习惯在引领他的生活,指导他的生活,无论周围的环境如何,他知道自己该干什么。没有比这更省心的教育,我能深切体会到习惯成自然的伟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