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形的旋转》是四年级第四单元的第一节起始课,今天我参加了学校的优质课比赛,讲了这一节课,其实我们现在刚刚学完第二单元的内容,但是我们办公室里有同事也参加了这次比赛,而她选择的是第三单元的第一节课,而整个第三单元都是三位数乘两位数或者多位数的计算,所以孩子们没有一定的基础,我不能讲第二节课,所以我选择了第四单元的起始课《图形的旋转》。
这节课,说好上也很好上,说不好上也挺难的,会的孩子不学都会,但是不会的孩子怎么教也是似懂非懂。我仔细分析孩子们不会的原因有这样两点:第一,这是一节新增加的内容,本课的学习目标、教学重难点等都比较难以把握,有的时候当我们教师看教材的时候,往往会认为这节课很简单,但是又觉得要想给孩子们讲明白,也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毕竟这样的课都比较抽象。而四年级的孩子,在认知的过程中,还是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但是我们如果只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照本宣科也能完成任务。但是往往是下课之后,孩子们依然不会自己操作画图,第二个原因就是老师上课前没有深入了解孩子们的学情,对孩子们的学习起点、经验等估计不足,往往不能根据学生学习现状进行教学,虽然课上看看、听听、说说。感觉效果还不错,可是课一结束,做相应练习的时候还是无从下手,学生上课前是什么水平,课后还是什么水平,得不到提高与发展。
基于这样的情况分析,我在教授这节课的时候,先让孩子们看风车的运动是什么运动,然后让孩子们欣赏一组通过平移和旋转得到的图案,然后问:“这些美丽的图案是根据什么图案通过什么运动做成的呢?你想了解图形旋转的奥秘吗?那我们就来深入探究图形的旋转到底存在什么样的奥秘?”然后我带领孩子们进行探究实验,通过两次探究验证,课件的动态直观展示,让孩子们明白了,图形的旋转与围绕点、方向、位置有关。那么怎么样才能让孩子们直观形象地接受图形的旋转呢。如果从一个简单的图形开始,孩子们可能不好接受,于是我就想能不能降低一下教学难度。
于是我就采用让孩子们拿出手中的铅笔先在本子上画出一条竖线,然后用手中的铅笔代表这条线段,笔尖向下,然后把铅笔围绕着笔尖顺时针方向旋转90度,你能做出这个旋转的动作吗?孩子们通过实际操作,我发现孩子们做得非常好,当然也有个别同学按照逆时针方向旋转了,方向正好相反,当我们检验笔尖的位置与方向时,他们就会自觉改正自己的错误了,然后我让孩子们把这次旋转的过程描述了一遍,然后我再次提出要求说:“你的铅笔要想回到原来的位置该怎么旋转呢?”学生说:“围绕着笔尖逆时针旋转90度就可以让铅笔回到原来的位置上。”然后我又让孩子们在左边围绕笔尖的方向画了一个45度的夹角,然后问孩子们:“这条线是怎么旋转得到的呢?”有的孩子说:“可以把铅笔绕笔尖顺时针方向旋转135度得到。”也有的孩子说:“可以把铅笔绕笔尖逆时针方向旋转45度得到。”从而使孩子们明白从不同的位置围绕着同一个中心点,可以从不同的方向旋转不同的度数得到同一条线,所以在旋转的过程中位置方向改变了,但是图形的大小不变。”
当孩子们具有了这些深刻的实践体验之后,再来看课本中的半圆的旋转图,就变得简单容易多了了。通过课件的直观演示,让孩子们观察课本主题图中的图形旋转变化的过程,进一步理解图形旋转的三要素。在不断地观察实践中,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一个图形经过变换后,可以得出新的图形,但得到同样的新图形,可以有不同的操作方法,让学生在观察中体会感受图形旋转变化中的变与不变性。
然后我用课件直观呈现我们生活中孩子们经常见到的,但是又被孩子们忽略掉的一些通过旋转后得到的图案,比如我们吃饭的盘子上的花纹,铺在地上的印花地毯,毛巾上的团花图案,这些美丽的图案就是今天我们学习的数学知识,课件的直观呈现让孩子们不仅欣赏了数学美,而且也深深地感受到了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只是我们平常没有认真去观察去思考罢了。
反思:纵观这节课我通过让孩子们比画、想象、动手操作等方法来体验图形的旋转过程有利于孩子们空间观念的发展与形成,而且也为“动手画出旋转后的图形”这一教学难点奠定了基础,分散了教学难点,降低了教学难度。有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通过这节课的教学也让我深深的体会到,要想讲好一节课,除了认真钻研教材外,还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学情,才能制定出适合孩子们成长与发展的教学方案,才能真正实现我所追求的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