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火柴的小女孩》课堂印记
《卖火柴的小女孩》作为安徒生的代表作品,深受孩子们的喜爱。在学习这篇课文的时候,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特别高涨,读得有感情,思考也非常深入,批注做得有模有样。最令我欣慰的是长期训练的思考向文本更深处迈进有了很好的效果。
一、五次擦燃火柴意义的递进
刘欣怡说,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第一次擦燃火柴,看到火炉;第二次擦燃火柴,看到烤鹅;第三次擦燃火柴,看到圣诞树;第四次擦燃火柴,看到奶奶;第五次擦燃火柴,看到美好的地方。她的五个愿望一个比一个难实现,越来越遥不可及,最后的愿望就变得可望而不可即。前面的都是眼前的现实渴望,后面就很难很难实现了。孩子能想到这样一个层面真是了不起,深入的思考来源于孩子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二、对小女孩心理的揣摩
在读课文的过程中,当读到“她敢从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在墙上擦燃了,来暖和暖和自己的小手吗?她终于抽出了一根。”从“终于”这个词语,我们可以想象这个又冷又饿的小女儿想抽出一根火柴的时候,内心是怎样的恐惧?怎样的矛盾?我们能结合当时的环境,把小女孩的恐惧、矛盾心理描写出来吗?
下面是孩子们的文字,紧贴文本,想象合理,环境描写很契合,我给孩子们设计一个开头:“当她冰凉的小手触碰到火柴时,她小小的心挣扎着”。
赵盛冲:当她冰凉的小手触碰到火柴时,她小小的心挣扎着:只抽一根,就一根,爸爸应该不会发现,可万一发现了,他就会打我。想到这儿,她的手又收了回去,可极度的寒冷使她的手又向火柴探去。反正长痛不如短痛,我终究会死,还不如在临死前好好享受一下这难得的温暖。她终于抽出了一根火柴。
冯星铄:当她冰凉的小手触碰到火柴时,又毫不犹豫地缩了回去,她思索着:父亲那么凶残,如果我擦燃了,父亲的棍子一定会打在我身上的。她犹豫了许久,雪花已经积满了她的头顶,她的心脏剧烈地跳动着,小手颤抖着,青一块紫一块的小脚颤抖着,对温暖的渴望终于战胜了恐惧,她,终于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终于抽出了一根小小的火柴,在冰凉又厚实的墙上小心翼翼地擦燃了。
张博闻:当她冰凉的小手触碰到火柴时,她小小的心挣扎着:我到底该不该抽出一根火柴呢?如果被爸爸发现了,我的下场一定会很惨,但要是我不用火柴的话,我一定会被冻死的!她的眉毛紧缩成一团,一双快要冻僵的小手不断地碰到火柴,再离开,一阵寒风吹来,她不禁打了个哆嗦,她的眉毛皱得更紧了。怎么办?如果我再不用火柴,我马上就会被冻死的。算了,我就用一根火柴,爸爸应该不会发现吧,但如果他发现了,真不知道他会怎样折磨我……不管了,被爸爸打也比在外面冻死好多了。她终于抽出了一根火柴。
刘欣怡:当她冰凉的小手触碰到火柴时,她小小的心挣扎着:我就拿出一根来暖和一下手吧。不……不……爸爸会打我的!刚刚伸出去的手又缩了回来。可我会冻死在这里的。一根,就一根,缩回来的手又哆哆嗦嗦地伸了出去,当她刚想点燃时,被爸爸痛打的一幕幕又出现在脑海里。那根火柴掉到了地上,小女孩的身体一直往后缩。不行,这样爸爸会打死我的!她的目光中带着恐惧,不安地东张西望,似乎爸爸会从哪里跳出来似的。风刮得越来越大,天越来越冷。冻死也是死,打死也是死,就点燃一根!她终于抽出了一根火柴。
魏泽:当她冰凉的小手触碰到火柴时,她小小的心挣扎着:我要不要擦然火柴呢?就擦一根,就擦一根!应该不会被爸爸发现吧?想到这里,她朝火柴伸出手去。但她的手一碰到火柴,就像碰到了毒蛇一样,立刻缩了回去。如果被爸爸发现了,他岂不是要打我?可是不擦的话,我会冻死的。她又向火柴伸出手去。可是一股莫名的恐惧紧紧攫住她的心,使他又把手缩了回来。最终,她对光明温暖的渴望战胜了对爸爸的恐惧。她终于抽出了一根火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