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频道 > 小学作文 > 三年级作文 >

二十三,祭灶关作文

2020-08-16 
二十三,祭灶关时间过的好快啊,又一年的祭灶节来到了,和老公带着孩子回到了婆婆家吃晚饭。在我们老家,有一个
 

 

 

二十三,祭灶关

二十三,祭灶关作文

时间过的好快啊,又一年的祭灶节来到了,和老公带着孩子回到了婆婆家吃晚饭。在我们老家,有一个习俗,到了二十三那天晚上,不管你在哪里,都要赶回家吃饭,好像是说什么不能把灶祭在外边。

其实,我对这些也不是很了解的,只记得小的时候,每到二十三,家家都要吃芝麻糖、水饺,奶奶也总是嘴里念念有词地祷告着从灶台上揭下老灶爷的画像,用火点燃后送老灶爷升天,然后,到了大年三十那天再从集市上把老灶爷的新画像“请”回来,仍旧贴在原处。

总觉得老灶爷是一位很神秘的神,其他的神仙过了年都走了,只有老灶爷会一直留在家里的灶台旁,有时候也会好奇地细细端详一下慈眉善眼的老灶爷,却常常会遭到老人的斥责,说是怕我们小孩子有什么地方冒犯了老灶爷,让老灶爷怪罪,老人们倒经常去老灶爷跟前去念叨念叨,看看今天初几,哪天立春、清明什么的----老灶爷的神像上印有农历的日期和节历。

后来,奶奶去世了,在学校受过教育的母亲也将这个传承已久的习俗沿袭下来,即便是现在的整体厨房,洁白的瓷砖上也一直贴着老灶爷的神像,平时,包个饺子、炖个肉什么的也总是不忘先让老灶爷尝尝。母亲不迷信,却对这些习俗很在意,她说,老灶爷是家里的保护神,负责管理每个人家的灶火,能保佑全家老小的平安,在母亲的眼里,二十三,送灶关,这天对每一家人都是一个很重要的日子。

我们自己的小家却是没有请过老灶爷的,母亲又说,到了二十三这天,老灶爷就要升天去向玉皇大帝报告这家人的善行或者恶行,玉皇大帝再根据老灶爷的汇报裁夺这一家人在新的一年应该得到的吉凶祸福。我们和公公婆婆是一家人,祭灶的时候一定要回家和老人一起吃饭,快过年了,经常回家和老人聚聚,热热闹闹的才好。

其实想想,这些古老的风俗文化之所以能够流传到现在,并且还将会我们的身上一代代的延续下去,也就是体现了我们对来年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以及盼望家庭幸福美满的心愿。在这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的城市里,春节意味着回家、团圆,而祭灶,则是早早的给我们敲响了春节即将到来的钟声,而辛苦了一年的人们,也是该好好休息休息,庆祝庆祝了!

细细翻了翻关于祭灶的小知识,和我们老家相传的差不许多,复制过来,没事可以看看啊!

【祭灶简介】

  【祭灶时间】腊月二十三日或二十四日

  民谚曰:“二十三,祭灶关。”旧俗农历腊月二十三为祭祀灶神的日子。

  祭灶,是一项在我国民间影响很大、流传极广的习俗。旧时,差不多家家灶间都设有“灶王爷”神位。人们称这尊神为“司命菩萨”或“灶君司命”,传说他是玉皇大帝封的“九天东厨司命灶王府君”,负责管理各家的灶火,被作为一家的保护神而受到崇拜。灶王龛大都设在灶房的北面或东面,中间供上灶王爷的神像。没有灶王龛的人家,也有将神像直接贴在墙上的。有的神像只画灶王爷一人,有的则有男女两人,女神被称为“灶王奶奶”。这大概是模仿人间夫妇的形象。灶王爷像上大都还印有这一年的日历,上书“东厨司命主”、“人间监察神”、“一家之主”等文字,以表明灶神的地位。两旁贴上“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的对联,以保佑全家老小的平安。

  【祭灶的由来】

  灶君,在夏朝就已经成了民间尊崇的一位大神。记述春秋时孔丘言行的《论语》中,就有“与其媚舆奥,宁媚与灶”的话。

  祭灶的风俗,由来甚久,在周代已成习俗。“祭灶”最早叫“纪灶”,即纪念教人吃熟食的“先灶者”。由于火的发现,人们才由茹毛饮血开始过渡到吃熟食,喝开水。所以上自天子,下至庶民,对灶神的祭祀都是十分虔诚的。

  先秦时期,祭灶位列“五祀”之一(五祀为祀灶、门、行、户、中雷五神。中雷即土神。另一说为门、井、户、灶、中雷;或说是行、井、户、灶、中雷)。祭灶时要设立神主,用丰盛的酒食作为祭品。要陈列鼎俎,设置笾豆,迎尸等等。带有很明显的原始拜物教的痕迹。

  民间讲究“祭灶必祭在家”,有“祭灶祭灶,全家都来到”的俗谚。祭灶时,凡在外的人都要赶回。

【祭灶内容】

  灶王爷自上一年的除夕以来就一直留在家中,以保护和监察一家;到了腊月二十三日灶王爷便要升天,去向天上的玉皇大帝汇报这一家人的善行或恶行,送灶神的仪式称为“送灶”或“辞灶”。玉皇大帝根据灶王爷的汇报,再将这一家在新的一年中应该得到的吉凶祸福的命运交于灶王爷之手。因此,对一家人来说,灶王爷的汇报实在具有重大利害关系。

  古传腊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云车风马小流连,家有杯盘丰典祀。猪头烂熟双鱼鲜,豆沙甘松粉饵圆。男儿酌献女儿避,酹酒烧钱灶君喜。婢子斗争君莫闻,猫犬触秽君莫嗔,送君醉饱登天门,勺长勺短勿复云,乞取利市归来分。

  请灶君吃吃喝喝,贿赂灶神,让他醉饱上天,不要议论人间短长,回来时最好带点儿钱来分分,祭灶不仅是为了免灾,更重要的是为了祈福。

  祭灶的时间各地不一,北方为腊月二十三,南方为腊月二十四。民间还有“官三、民四、家五“的说法,也就是官府在腊月二十三,老百姓在二十四,水上人家在二十五举行祭祀。

  灶王龛大都设在灶房的北面或东面,中间供上灶王爷的神像。没有灶王龛的人家,也有将神像直接贴在墙上的。有的神像只画灶王爷一人,有的则有男女两人,女神被称为"灶王奶奶"。这大概是模仿人间夫妇的形象。灶王爷像上大都还印有这一年的日历,上书"东厨司命主"、"人间监察神"、"一家之主"等文字,以表明灶神的地位。两旁贴上"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的对联,以保佑全家老小的平安。

  祭灶仪式多在晚上进行。祭灶时,祭灶人跪在灶爷像前,怀抱公鸡。也有人让孩子抱鸡跪于大人之后。据说鸡是灶爷升天所骑之马,故鸡不称为鸡,而称为马。若是红公鸡,俗称 “红马”,白公鸡,俗称“白马”。焚烧香表后,屋内香烟缭绕,充满神秘的色彩。男主人斟酒叩头,嘴里念念有词。念完后,祭灶人高喊一声“领”!然后天执酒浇鸡头。若鸡头 扑楞有声,说明灶爷已经领情。若鸡头纹丝不动,还需再浇。

祭灶仪式结束后,人们开始食用灶糖和火烧等祭灶食品,有的地方还要吃糖糕、油饼,喝豆腐汤。

送灶,多在黄昏入夜之时举行。一家人先到灶房,摆上桌子,向设在灶壁神龛中的灶王爷敬香,并供上祭灶果。祭灶果有红球、白球、麻球、油果、寸金糖、脚骨糖、白交切、黑交切等,或8色,或12色,吃到嘴里都是又甜又粘。供毕,将贴了一年的“九天东厨司命灶君”神像与纸扎的马一起烧掉,祈求他在玉皇大帝面前多奏好事,保佑一家平安,“灶君封位口,四季无灾愁”。祭灶果则由家人、主要是小孩分而食之,“吃了祭灶果,脚骨健健过”。到了年三十夜,要再把灶君接回家来,即将新购来的灶君神像贴到灶台上。因灶君下界先要清点名册,所以家庭成员都要回家过年,以祈求灶君降吉祥于全家人。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