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学校的每周一文美文赏析又发下来了,题目是《教育之美在于其没有教育的痕迹》,文章很透彻,无痕教育提出很多年了,和老子的“无为而治”不谋而合,教育不是发明创造,不必一味追求先进新奇,当下最需要的还是回归教育本真,多点自然朴实。它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朴实无华的风格,把教育方法提升到了“无为”的境界,把师者品格还原成为育人的源泉——垂范、倾听、激励、宽容……
这篇文章我喜欢,它没有一句看不懂的所谓先进教育理念,却清清楚楚地表达出了深刻的教育道理,有的甚至还是至理名言,并且还附有鲜活的小案例予以佐证,令人信服,给人启迪。它就是一面镜子,可时常照照自己像不像一个教师形象;它也是一把尺子,可时常量量自己离优秀教师究竟还差多少。
我想起了前几天发生的一件小事,周六上午遇见一个朋友,她问我:“海燕老师,问你个问题,有个孩子周五下午要去外面跑,玩也不写作业,家长制止不允许,还和家长顶撞,你说该怎么办?”我笑道:“是您家的孩子吧?上几年级了?”她笑了,告诉我孩子上初中,还一直说孩子不好管,不好好说话。
我耐心地说:“你应该站在孩子的立场上想想,不能简单粗暴的制止,按照你的想法去写作业。如果孩子已经做好的写作业的计划,心里有数,周五了是周末为什么不能去玩?况且孩子说不定已经和别人约好了,你先了解清楚情况,让孩子给你说说,而不是简单的制止,理解孩子的想法,尊重孩子的正确想法。”
“可不是,孩子一说去玩,我就头大,他说的我听不进去,就觉得他只知道玩,不知道写作业。”她接过话茬。
“所以孩子和您说话越来越少,不愿意和家长交流,隔阂就有了,下次先听听孩子的想法,再和孩子商量玩的时间,给孩子尊重和理解,以理服人,千万不要简单粗暴。”我回答,“如果我的女儿再成长一遍,我一定首先学会倾听孩子的话,尊重孩子的想法,孩子会和我更亲近。”
短短的对话结束了,给我想法却很多,家庭教育中家长和孩子的隔阂就产生在不尊重不理解中,而我们在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又给孩子多少尊重,教师真正倾听了孩子多少想法?我们现在的教育最根本的对孩子天性的尊重不够,很多教育的事在违背教育规律,我们现在的教育,表面上看在追求高深雅致,实际上却流于肤浅庸俗,往往是把滋养学生心灵的使命托付给了教学技术,把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重担寄希望于人为设计,还有多少教育活动是具有人格感染、心灵碰撞、理解倾听、真诚激励、润物无声等教育之优美崇高品格的?
学习的最高目标是为了使生命更有价值,使生活更加美好。“不露痕迹的教育是最有效的教育。”我们必须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倾听学生,和孩子们一起成长,才能共同完成教育的使命,享受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