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孩子是夸出来的
河南省灵宝市第三小学
雷书红
中考之后,会听到老师或赞扬或批评的话语,会看到家长或欢笑或忧虑的表情,会发现孩子或自信或自卑的情绪。每每此时,我总想告诉大家,请夸赞我们的孩子,因为好孩子是夸出来的。
面对孩子的成绩,总是几家欢喜几家忧。孩子的成绩好了,老师喜笑颜开,家长开心无比,孩子心花怒放;孩子成绩差了,老师着急上火,家长心烦焦虑,孩子垂头丧气。面对此情此景,我们该怎么办?
其实,考试只是检验孩子学习情况的一种手段,是一项单一的检测,是对孩子所学书本知识的抽查。分数永远只是个形式和手段,它不能证明孩子真正学到了多少知识,也不能证明一个孩子的品格与才能如何。分数,不是衡量孩子聪明与否的唯一标准。当然,不是一概反对看重分数。但考试分数高的学生并不表示他们将来走上社会也一定会成才,而考试成绩不好的学生更不表明他们将来会一事无成。
那么,老师和父母该如何看待孩子的分数呢?
我认为,还有比分数本身重要的,首要的就是孩子能健康快乐成长。让我们的孩子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家庭,都能永远快快乐乐的,健健康康的,这是多么开心呀!
在这个以分数论英雄的时代里,我们也不能忽略考试的成绩——分数。家长和老师要做的是:透过分数看问题。要结合试题的难易程度、孩子的考试时身体和心理状态等方面来衡量和评价孩子,引导孩子分析考好或者没考好的原因及如何面对,寻找到下次努力的方向,让孩子懂得面对考试的成功和失利,是比分数更重要的东西之一。
比分数更重要的还有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孩子懂得反思,懂得调整学习方法,有计划,有目标地快乐学习和复习,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比分数更重要的更有孩子的健康成长。不仅仅是身体上的健康,更有心理上的健康。我们要勤了解和观察孩子的心理变化和困扰,给予及时的指导。
有一个孩子,今年应该上初三。可在前段时间,做出了这一生最难做的抉择——辍学。任谁劝解,都无法动摇他的抉择。这个孩子,在学习知识的黄金时期,却毅然决然离开学校,为什么会如此?究其缘由,是因为孩子学习成绩差,在学校享受不到集体的温暖,获得不到师生的帮助;在家里,父母没有观察孩子的细微变化,没有给予及时的引导。也因为孩子在一件事上对老师没有礼貌,不够尊重,导致老师至始至终不能原谅孩子。孩子面临如此“困境”,只有逃之夭夭。后来,我和孩子沟通,发现孩子并非如此,他还是想上学的,令我们欣慰的是,孩子最终还是选择了另一所学校,继续完成学业。
还有一个小博友,在他和我QQ聊天时,得知他最近一段时间,因为腿部受伤,可以用“一瘸一拐”来形容(小博友网上的原话)。可这位小博友,在学校里,依然跑步、做早操。我追问其为什么不向班主任请假,他则老气横秋地说:“班主任对我已经有成见了,我还是不添麻烦了吧!”一个学生,在学校里,重要任务是保持学习兴趣,而这个小博友却如此,我们能读出他在学校中过得极其不快乐。
昨天一则新消息:在“五一”小长假后的第一天,南京两中学生不堪作业压力自杀。究其原因,两个孩子因为不堪作业的压力自杀,只是表面现象,依笔者认为,导致孩子走投无路而选择自杀的罪魁祸首应该是当前过于单一的人才选拔评价体系,因为学校、家长、学生都被“分数”绑架了。
在这里,不是指责老师、家长和学校,只是想告诉大家,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要重努力,轻结果;要能力,轻分数。要让孩子健康快乐成长,还回本应属于孩子的快乐,因为孩子是未来是希望。
所以,我们可以这样夸赞孩子:1、夸孩子勤奋,不夸孩子聪明;2、夸孩子进步快,不夸孩子学习好;3、夸孩子的进取精神,不夸孩子居功自傲;4、夸孩子的自信,不夸孩子的自负;5、夸孩子不拘一格的创新,不夸孩子照猫画虎的重复……我们夸赞了孩子,还给孩子指出了方向。这样,孩子就能看到成功的希望,就能扬帆远航。
老师们、家长们,要谨记:要为鼓励创造条件,鼓励要及时,鼓励要有诚意,有分寸。激励的方式是平等的,不是给一些人奖励,而给另外一些人惩罚,哪怕孩子暂时落后的或者做了错事,也应该用正面引导的方式,用耐心说服的方式,让其慢慢找回信心。我们即便不能给孩子优越的条件,但完全可以塑造他的优秀性格;即便不能给孩子高贵的出身,但完全可以培养他的良好习惯!
老师们,家长们,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让我们一起用宽容和爱心,多找孩子们的闪光点,让他们自信地走上人生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