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频道 > 小学作文 > 四年级作文 >

为阅读点亮明灯作文

2020-08-11 
为阅读点亮明灯 ——第四届“书香班级”评选活动评委感言  “每一个屋檐下都亮着一盏灯,在床前、在沙发上,爸爸妈
 

为阅读点亮明灯

 

——第四届“书香班级”评选活动评委感言

 

 

  “每一个屋檐下都亮着一盏灯,在床前、在沙发上,爸爸妈妈为孩子读书,每一个儿童都有爸爸妈妈为自己阅读的记忆;每一间教室都亮起一盏灯,老师就是那个点灯的人,每一个学校都有一个像模像样的图书馆,每一个儿童都能走进童话……”

 

这是徐冬梅老师对“中国儿童阅读胜景”的期盼,而今河南移动“校讯通”使这个美好的愿景逐渐在中原大地上变为现实。校讯通,正日益成为中国众多儿童阅读推广机构中不可忽视的一支重要力量。她以博客为平台,连续四届斥巨资举办面向河南全省的“书香班级”评选活动,以民间的、草根的力量,有力地推动了河南阅读事业的发展。

 

值得骄傲和自豪的是,我见证了校讯通阅读推广力量的成长与壮大。2006年11月初,我在校讯通网站注册了我的第三个博客。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我很快发现这个博客网站的与众不同,她的绿色、纯净深深吸引了我,更令我怦然心动的是她组织活动、评选博腕儿的奖品竟然是“书”,这对爱读书、爱买书的我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福音”。可以这么说,校讯通的阅读推广之路,从2006年8月21日博客诞生之日就开始了,甚至可以追溯到更早的时间。用书作奖,这只能是一个酷爱读书的“当家人”才能想出的金点子;以书为媒,一批“书虫”很快从别的网站论坛“爬”到了校讯通博客上,一时间,校讯通博客热闹非凡。

 

2007年1月下旬至3月,校讯通举办了“2007校讯通书香寒假征文大赛”,这是校讯通首次以“书香”命名的评选活动,同时还开展了“百位名师荐好书,百万师生共品读”活动,阅读推广渐渐走上台阶。我十分幸运地成为了此次活动的评委,回想起那时评选906篇参赛的小学生稿件的经历,我至今仍有如履薄冰之感,因为我恐怕遗漏掉一篇上乘之作(详见:《每一个孩子都是最棒的——“书香寒假”征文大赛评委感言 》);不过,这次承蒙大家的信任,在担任第四届“书香班级”评选活动的评委时,因为有结绿等校讯通的朋友们的帮助,我感觉轻松了许多,尤其是评委团主席孟素琴老师的一番话更使我坚定了信心,孟老师说:“一定不要吝啬自己的语言,要多鼓励、多夸奖、多赞美!”因此,我拿出百倍的认真去阅读每一个博客,力求全面地了解,除了阅读参赛代表作和参赛文章之外,有的博客我甚至从第一篇博文一直读到最新的一篇文章。我觉得这样才能写出更恰如其人、更真实贴切的评语。好多阅读天使的真实姓名就是在这样的大阅读中得知的。(可能有的小天使会奇怪,我的名字你怎么知道?呵呵……)

 

对我而言,点评的过程更是一个学习的过程。我连续参加了四届“书香班级”评选活动,但一直是埋头在自己的博客或博客圈里,很少出去转转。这次当评委,我得以站在了一个比较高的层面来考察省内各地阅读活动开展的情况,对阅读、对儿童阅读更多了一番理性的思考。

 

一、我们为什么要阅读?

 

前不久,在读华东师大周彬教授的《叩问课堂》一书时,我发现他的一个观点,与薛瑞萍老师(看云)的“让学校成为培养高级需要的地方”这个观点竟然不谋而合。他们都从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出发来论证自己的观点。教授在《为什么学生就不愿意读书?》一文中说:“只有读书成了学生满足自己需要的一种手段,而不是学生自己成为他人,比如国家、社会、家长与教师满足需要的手段”,学生才能自觉自愿地读书。“那么学生有些什么需要呢?更为关键的是,今天的学生,还有哪些需要没有得到满足呢?学校教育又可以满足学生哪些需要呢?”

 

周彬教授分析,对于今天的学生,生理需要已经被父母师长满足得够好了。学生没有满足的需要,往往不是生理的需要,而是后面的几种需要:安全需要、尊重的需要、爱的需要与自我实现的需要。就安全需要而言,人的安全感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身体的安全感,一是心理的安全感。对于不愿意读书的学生来说,心理上的不安全感,远胜于身体上的不安全感。比如,一个朗读能力不强而容易受到其他人嘲笑的孩子,一般是排斥阅读的。对积极参加校讯通“书香班级”活动的绝大多数的孩子来说,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百分之百不是他们喜爱阅读并认真参赛的理由。

 

应该说,尊重与爱的需要,可能是多数孩子喜爱阅读的重要原因之一。就像徐冬梅老师所说,每一个儿童都应该有爸爸妈妈为自己阅读的甜蜜回忆,那不仅仅是一本本书,更是一份份爱。参加阅读活动、展示阅读成果,孩子们在大家的鼓励、赏识中,获得了尊重,取得了进步。

 

但对大多数的成年人来说,我们阅读还有一个最为根本的要素,就是自我实现的需要,也就是看云所说的“高级需要“。因此,激发儿童在阅读中产生自我实现的需要,是儿童能够获得终身阅读能力的最有效的方法。周彬教授说:“要激发学生自我实现的需要,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要让学生拥有自我实现需要的前提是满足学生其他的需要。”换句话说,要让学生通过读书体会到自己存在的价值,首先得让学生觉得读书活动本身有内在的价值与乐趣,而不是为了满足外在的需要,实现外在的目的与利益。其次,要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有更多自我展现的机会,校讯通博客恰恰就提供了这样的平台。再次,还得给学生以适当的阅读方法的引导和示范,比如,这次“书香班级”评选活动中的主题之一“阅读与实践相结合”,就是一个良好的阅读方法示范,告诉孩子们要“学用结合”,才能收到更好的读书效果。最后,一定要用积极、肯定的评语激励学生阅读,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看到自己的进步。这样,儿童才能持久地去阅读,而不会只是在“书香班级”评选活动时才去阅读,最终养成一个终身阅读的习惯。

 

读书是幸福的。如果哪一天没有读书,就会觉得生活中缺少了什么。这应该是我们孜孜以求的培养儿童阅读习惯的目标。

 

二、儿童应该读什么?

 

一定要注意,我们面对的对象是儿童。可以说,不同的儿童观决定了不同的儿童阅读观。儿童是什么?儿童不是成人的预备阶段,也不是“缩小的成人”。童年应该是快乐的,幸福永远来自根部,有了快乐的童年,一生的幸福才可靠。徐冬梅老师说:“我觉得读经教育的弊病在于,它是‘给’的教育,他的眼中只有未来的成人,而没有当下的儿童。”

 

有研究表明,中国的童话作为一种相对独立的文学样式,直到20世纪初才正式诞生,比西方整整晚了二三百年。而西方童话在文艺复兴之后,18世纪末,童话作为一种文体很快自觉并走向高峰。究其原因,其中最关键的原因就在于中国古代社会是一个“成人本位”、“老者本位”的社会,社会不承认儿童独立的价格,更不会看到他们独特的精神需求,创造适合他们幻想的童话故事就更不可能了。“注意,不重视儿童独立人格不等于不重视儿童,中国人对子女历来都看得极为重要的,但子女往往是家族血脉的延续。因为期望过大,就巴不得他立即长大,于是不问儿童的身心状况和实际的接受能力,迫不及待地把自己认为最要紧的东西——纲常礼教、仕途经济之类的往儿童稚嫩的脑子灌下去,顺理成章地连带着的就是对那些他们认为没用的东西,如游戏、想象、童话故事书等等的排斥。这样,越是对儿童重视,越使儿童失去独立人格,越使儿童远离童话和儿童文学。”(吴其南著,《中国童话发展史》)

 

因此,无论是“亲近母语”,还是“毛虫与蝴蝶”,都在积极倡导儿童阅读,为各个年龄、不同家庭、不同心理的孩子们推荐适读的童书。而且这些童书都是以经典的儿童文学为主。阅读经典的儿童文学,儿童会得到无穷的乐趣和诗意,从而提高对母语学习的兴趣,进而在阅读中融入文化,寻找自我,确立自我。

 

校讯通近年来在儿童阅读方面做了大量有益的探索。一方面,他们整理出了分年龄、分主题推荐的“绘本乐园”,另一方面,不遗余力地推广科普阅读,先后引进了多套科普读物作为校讯通推荐图书。并且,本次“书香班级”评选活动的第一个阅读主题就是“科普阅读之旅”,给大家起到了很好的阅读导向作用。

 

三、儿童阅读怎样进行?

 

开展儿童阅读,从小的方面来说,具体指的是阅读一本书方法的指导;从大的方面来说,应该有一个恰当的组织形式,比如班级读书会、家庭读书会、社区读书会等等。

 

在我负责的评选范围内,我发现班级阅读活动开展得比较好的是安阳市钢城小学3.4班。这个班级在“三乐”老师的带领下,阅读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学生们读了许多诸如《绿屋的安妮》《小鹿斑比》《吹牛大王历险记》等经典童书,参加了许多有意义的活动,在殷墟召开的诗诵会别开生面,编辑的《我们拔节的声音》则记录了孩子们成长的足迹。孩子们善于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外出旅游、畅想未来、干家务、做手工、观察含羞草,每一篇小文章都写得语言流畅,展现了扎实的语文功底。家长也大力支持教师的工作,形成了良好的教育合力。博客圈真正成为了“学习圈”、“展示圈”、“交流圈”。

 

但在书香班级评选中,我也发现了几个问题:一是部分班级的代表作设置得不均衡,没有体现老师、学生、家长的博文都要有所兼顾的原则;二是设置的代表作与此次活动倡导的三大阅读主题关系不密切;三是许多班级缺少共同读“同一本书”,建议向“蜗牛小荷”老师学习开展师生共读一本书,分享共读同一本书的快乐。

 

家庭读书会方面,最典型的就是“小果酱”的博客,轻轻地打开博客,一股浓浓的书香就扑面而来。仅读了几篇代表作,我就不由地赞叹:这才是真正的书香家庭!妈妈的博文真正体现出家庭读书氛围的营造,从《二年级下学期阅读档案》可以看出家长对孩子阅读的重视程度,也可以看出孩子的阅读面的广博以及阅读量的广大,这对一个二年级的小朋友来说,是很不简单的。而几篇有关“读书会”的文章,更看出了妈妈的睿智与细心,那些得失分析得多么好啊,有许多让我们学习的地方!那篇亲子共读《法布尔昆虫记》的读书笔记,母女共读共写,其乐融融!

 

社区读书会,目前校讯通采用的是“阅读俱乐部”的活动形式,这种方式能有效地把同一社区的家长、孩子们召集在一起,围绕一个共同的阅读主题开展阅读活动。它的效果是一般的班级读书会和一个家庭的读书会所无法比拟的。

 

无论哪种形式的读书会,最终受益的还是孩子。腹有读书气自华。我评选的十位“阅读天使”:心灵手巧的“依萌小公主”、“小书虫”王学梅、多才多艺的“蓝色郁金香”、深得书中“三味”的司马仲达、热爱生活的任飞翔、小小导游张怡君、博客高手“欢快雪儿”、英语天才小庄欣、志向高远的张思远,还有电脑高手董浩然,每一个孩子都热爱阅读,每一个孩子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众多的奖项之中,我最先评选的是优秀辅导教师。我坚信一个班级的老师,自己每天读书,给孩子们以积极的影响,这比教师一万次的口提面命更有效。从“老李”的博客中,我读到了男儿的一片柔情和对乡村教育的深刻反思;我跟着“淡雅如菊”老师,一起聆听了于永正老师的教诲;我叹服于“风中的杰奎琳”的优美文笔,感动于“£红←茶℃”老师对教育、对孩子的爱;最让我钦佩的是“老夫子”——濮阳市昆吾小学的张自福校长,身为一校之长,经常手不释卷,走近他的办公室,书香四溢,书柜里、办公桌到处都是书。翻开那些书,每一本都留下了他批画的痕迹。老夫子读书,可用“入木三分”来形容,读《静悄悄的革命》,读《论语》,每一本书都留下了数千言的心得感悟。

 

走进每一个博客或博客圈,仿佛就是走进了一个新的世界。那里有许多的宝藏等着我们去发现,那里有许多的经验值得我们去总结、学习。迄今为止,校讯通“书香班级”评选活动已经连续举办了四届,日益成为省内一项颇具影响力的重要赛事,为我们打造了一场场阅读的盛宴,点亮了一盏盏阅读的明灯!

 

感谢校讯通

(链接阅读:《高扬阅读的旗帜,我们都是点灯人 》)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