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频道 > 小学作文 > 二年级作文 >

巧设伏笔来照应——默默的写话作业点评作文

2020-08-09 
巧设伏笔来照应——默默的写话作业点评这是默默上次小测试时的一篇写话练习。题目要求:从下面几组动物中,选一
 

           巧设伏笔来照应——默默的写话作业点评

 

 

这是默默上次小测试时的一篇写话练习。

题目要求:从下面几组动物中,选一组你最熟悉最感兴趣的动物,发挥你的想象,编写一个发生在他们中间的故事。

(1)狐狸   公鸡  (2)母鸡  公鸡 (3)小山羊  老山羊

默默选了“母鸡和公鸡”一组,下面是她编的故事。

母鸡和公鸡

二年级(7)班  李默萱

有一个身体虚弱的小女孩,养了一只母鸡和一只公鸡。

小女孩天天都给它们喂食。有好几天,小女孩的肚子都非常疼,但是她依然天天忍受着痛苦照料母鸡和公鸡。它们被小女孩给深深感动了,决定帮一下她。

第二天一早,母鸡和公鸡向小女孩的妈妈要了几元钱,就飞快地跑到医院,想给小女孩买药。但是医生告诉它们,钱不够。

怎么办呢?母鸡和公鸡想了想,最后决定把它们自己给了医生,又换了点钱,帮小女孩买到了她需要的药。正巧,它们遇见了小女孩的一个邻居,就让邻居把药带给了她。

小女孩吃了药,慢慢的好起来了。当小女孩知道是母鸡和公鸡把自己卖给医生换了钱给自己买药时,小女孩非常想把公鸡和母鸡要回来。可是医生告诉她,它们已经被杀了。

小女孩伤心极了。

 

 

 

 

【妈妈点评】默默这篇文章利用题目中提供的“母鸡和公鸡”一组动物,添置了一个小女孩作为养鸡人,叙述了一个感人至深的真情故事,情节曲折,扣人心弦,结构完整。最突出的一点就是在文章的开头部分埋下了几处伏笔,使得文章前呼后应,章法严谨。

所谓伏笔,就是文章或文艺作品中,在前段里为后段所作的提示或暗示。下面我就具体分析一下看看默默是如何埋设伏笔的。

第一处:“身体虚弱的小女孩”一句,交代了小女孩的身体情况,为下文写她肚子疼埋下了伏笔。

第二处:“小女孩天天都给它们喂食”“小女孩的肚子非常疼,但是她依然天天忍受着痛苦照料母鸡和公鸡”,这两句交代了女孩对母鸡和公鸡细心无私的照料,所以下文母鸡和公鸡才会被她感动,给她买药,甚至“以身相许”。

第三处:“母鸡和公鸡向小女孩的妈妈要了几元钱”,这其中的“几元钱”就已经暗示出钱很少,呼应了下文医生告诉它们钱不够的情节,也再一次为小鸡卖身救主人埋下伏笔。

总之,默默在这篇写话里巧妙地运用埋设伏笔的方式,想象合理,使得整篇文章结构紧凑,行文自然,情节发展顺理成章,所以李老师给了她满分。

 

 

 

 

【妈妈补充】

“伏笔”是写作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它可以理解为前段文章为后段文章埋伏线索,也可以理解为上文对下文的暗示。它的好处是交待含蓄,使文章结构严密、紧凑,读者读到下文内容时,不至于产生突兀怀疑之感。

 

我们还可以看几个名篇中埋设伏笔的例子。

1、冰心的作品《小桔灯》。

在第二自然段中,冰心写道:“她住在那个乡村 的乡公所楼上。走上一段阴暗的仄仄的楼梯,进入一间有一张方桌和几张竹凳、墙上装着一架电话的屋子,再进去就是我的朋友的房间,和外间只隔着一 幅布帘。”这里特意交代竹凳、墙上的电话,暗示下文中主人公小姑娘将和这两件物件打上交道。果然,第三自然段中,小姑娘“挪动竹凳” 、“登上竹凳想去摘墙上的听话器” ,原来,小姑娘的妈妈生病了,她想打电话叫医生来为妈妈看病。这些物件的提前出现,为故事情节的发展埋下了伏笔。

2、鲁迅的《社戏》

月下航行去看社戏的路途中,鲁迅有这样的描写:“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我们已经点开船,在桥石上一磕,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于是架起两支橹,一支两人,一里一换,有说笑的,有嚷的,夹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在这里,鲁迅写到了碧绿的豆麦田,为后文看戏归来偷豆吃埋下伏笔。

 3、美国作家莫顿·亨特《走一步  再走一步》

这篇文章中,前半部分交代妈妈对“我”的叮嘱和孩子们眼中悬崖的高、险、陡这些内容,为后文“我”因为体质虚弱、胆子小在悬崖上下不来了,只能是独自啜泣的情节埋下了伏笔,前后呼应,非常严谨。

希望小朋友在写作的时候,也能借助巧妙的伏笔设置,使文章前后呼应,结构严谨,写出浑然天成的美文来。

 

 

 

 

PS:我也曾经在默默的写话练习《小鸟飞回来了》中点评过她使用的伏笔,大家如果有兴趣也可以看一下下哟!地址:http://blog.xxt.cn/showSingleArticle.action?artId=2110996

默默写话《母鸡和公鸡》敬请大家光临指导!地址: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