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惭愧,第四周过一半了,才补上第三周的教学总结,还有下次吗?】
第三周的教学总结
这一周的课文教学比第二周顺畅多了。这周除了作文课,只上了5节语文课,可是学习了3篇课文,领着孩子读了2篇《阅读》教材中的课文,还背了8句的《弟子规》(可是全班全部会背啊),照这个速度,我的教学计划是可以实现的。
总结进度快的经验,主要是让学生充分预习,学习一篇课文前多读几遍,同时书面回答我设计的一个问题。前两周真有点像新教师,让学生沉浸在各种题海中,哪有时间进行预习课文呢?就拿今天来说吧(呵呵,这周的教学总结提前写了),学习《杨氏之子》。进了课堂,我还没有范读呢,就听到有孩子说会背了!我乐死了!范读两遍后,和孩子们一起背诵,果然不少学生已经背熟了!这节课的学习就轻松多了。课文熟悉了,直接就借助注释理解课文了,再讨论杨氏之子的“妙”处,用了30分钟就搞定了。用余下的时间还和学生一起阅读了课外补充的《世说新语》的一则小短文。效率好高啊,心里美极了!
我发现了一个需要改进的地方:早读课的大部分时间是背诵课文中要求背诵的段落,应该像实小的陈老师那样进行晨诵!我应该把背诵课文的任务让学生在家里完成,在早读课只用几分钟进行检查即可,这样就可以天天进行晨诵了!一周时间背完《弟子规》剩余部分,下下周就可以进行专题古诗诵读了!
这周做了两件有意义的事情。一是召开了一个小型的家长会——邀请了17个孩子的家长。除了两个在家教生活的孩子外全来了。在座谈中,我又一次讲解了我的教学常规,一些家长好似第一次听到(唉,我的信他们看了没有啊?),又逐个谈了孩子的在校表现,提出了我的希望。家长们都表示配合,当时看得出来这个会还是有效果的。虽然第四周周一还有两个孩子缺作业(就是这17个孩子中的),但是毕竟好多了,以前是6、7个啊!二是在班里进行了“小绅士”和“小淑女”的评选。经过评选小组的商议,评出了共十名“绅士、淑女”。本来是说不限制名额,所以选出了十好几个,可是李开、杨定豪等几个孩子主动提出自己不合格:有的是打闹了,有的是说脏话了。我很高兴,当即大力表扬,很少见到自我批评了!这些孩子真是好样的!
这周取得了一个成绩:终于夺得了“流动红旗”!前两周另外两班都获得了“流动红旗”,唯独这个年级我们班没得到,我们班这样特立独行可不好!通过安排卫生班长课间和放学后检查,组长提醒随时捡纸,终于连一分也没被扣掉。孩子们也憋足了气,当在升旗仪式上领导宣布我们班获得了红旗时,学生们忍不住欢呼起来,我也没有去制止,让他们乐乐吧!可是我想到了王晓春举过这样一个例子,班主任自认为自己很重视学生的学业,可是进行班级调查的时候,才发现学生认为班级的卫生、纪律更重要,学业成绩仅名列第三!就是因为学校的各项评比占用了班主任管理班级的很多时间,让孩子误以为班主任重视的不是学业!想到这里,心里不禁有些阴沉。唉,虽说我到了这个年龄,对这些评比应该不用放在心上,可是身在江湖身不由己啊!这些评比如果能少一些多好啊!
第三周孩子们的变化真是喜人:特别遵守纪律。辅导课、自习课,讲台上也没有值日班长,可是孩子们都在座位上津津有味地读着自己喜欢的课外书,真安静,可以用能听到缝衣针掉到地上的声音来形容。不过,朱老师希望你们是发自内心地喜欢读书,发自内心地要求自己遵守纪律!
个人需要紧迫解决的一件事情是,这周竟然没有读《孙绍振如是解读作品》和《巫婆一定得死》这两本书!得排除干扰,做好预习,上好网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