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有些读不懂你了作文
柳,有些读不懂你了北方的春并非姗姗来迟,而是我的眼睛并没有主动去大自然中寻找它传来的信息,我无动于衷。只
柳,有些读不懂你了
北方的春并非姗姗来迟,而是我的眼睛并没有主动去大自然中寻找它传来的信息,我无动于衷。只感到天气暖和多了,出门陪妻子上街溜达不用戴手套了。溜了一会儿身上就有汗了,路面的残冰也同样出汗了,水流到远处。这才真的感觉到春来了。没有众里寻他,暮然回首就谈不上了。我们不像鸭子一样能下水感知水暖,在北方知春、看春“沿河看柳”就是了。 说到柳,柳是古往今来文人墨客们非常钟情的描写对象。把个“柳”字或嵌或描,或吟或画于书本中,也形成了中国古典诗词中常见的意象了。因此,也就形成了我们读到的情趣盎然、雅俗共赏的柳文化了。 小学生最为能滚瓜烂熟背诵的古诗就是贺知章的《咏柳》诗了。以豪放著称的的辛弃疾见着柳发出“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的深沉的爱国之情。以柳表愁、以柳表爱的诗词是很多的。 庄稼人写不了诗词,却在生产劳动中总结出诸如:“立春后断霜,插柳正相当;高山松柏核桃沟,沿河两岸栽杨柳”的柳谚语。“有心栽花花不活,无意插柳柳成荫”这句连小孩都能耳熟能详的谚语又让我们在生活中意外收到惊喜的收获应用过不知多少遍了。就是对柳顽强的生命力,老百姓也有谚语:冻不死的葱,淹不死的柳。我们读了很好懂。老百姓插科打诨也缺不了柳的歇后语:柳树的屁股——坐下来就生根。 文人骚客们用柳喻美更为突出了。因为柳枝柔美细长,姿态动人。故多以柳来比喻美丽的女子:杨柳细腰、柳腰扭动等。而《红楼梦》中对小姐、丫鬟们身段的赞美找不到“柳腰”二字,多是细挑、蜂腰之赞词儿。而用“柳叶眉”直接去描写了一位超级人物——王熙凤。“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小叔子贾瑞就是被“柳叶吊梢眉”勾去了魂,直至被王熙凤毒设相思局丧命。现代的女性更是追捧柳叶眉为之下狠手花钱。 有柳就有絮。苏小妹用它喻雪花的美,“未若柳絮因风起”。上面提到豪放的辛弃疾也在“烟柳”中“闲愁”。还有一位比他更愁呢。“若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贺铸《青玉案》)这愁又多又深,以后的日子什么时候才有笑容呀。我的好友也有一篇“柳絮”的佳作,《柳絮里的诗情》读着极美,满纸好心情。“莫道柳絮无情种,无风才落地,有风还满空!皆是因了春风!” 李白却另有一番思绪,漂泊一生老想家乡。“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他想家乡可为什么“折柳”呢?我懵懂了。 有次上课,有个同学问我:“老师,百步穿杨是什么意思?”我告诉他,春秋时楚国的养由基善于射击,能在百步之外射穿柳叶。它是形容箭法高明。不想,他不买账,说我讲错了。“老师,明明是百步穿杨,你怎么解释成百步穿‘柳’了呢?”面对全班同学我尴尬得脸上挂起红苹果了。 这个意想不到, 使我跑回办公室查了好半天才整明白杨和柳的关系。那李白的“折柳”呢?东晋的陶渊明为什么自号“五柳先生”?北宋的欧阳修在扬州为什么人称“欧公柳”?罢、罢、罢,这柳,我有些读不懂了。好好给它做一次书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