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重风骨 情动而辞发
——和马茂同学谈作文
今天下午,教导主任到办公室找我,给我布置了一个作业,给她的外甥女评价几篇作文,说着给了我五篇作文。说好了让我下午放学前给她意见的。可是我看了之后,却有了一种想给这个同学——马茂写下自己想法的欲望。于是就有了这样的一封信。
马茂同学:
认识你,是通过牛主任不止一次的夸奖你,见面之后,果然看到了一个很开朗和乐观的优秀的学生。你的出色言谈和几件让我帮忙做的事情,让我对你有着一种十分自信的预感,那就是你的未来是一条条无比宽广的路。今天我拿到了你的几篇文章,算是学校里的作文,看了之后,我向你谈一谈我的看法和感受。希望说的不对的地方请你见谅。如果和你的写作初衷有不一样的或者和你们的老师指导有不一样的意见,也请你对我批评和商讨。
能够看到如此文笔流畅、语言生动,古典诗词运用得如此娴熟,生活中的每一处细节和古今典故、事例在文章中俯拾皆是的实在是少见。我对你有了一种除了欣赏之外的佩服!读这样的文章是一种幸福,是一种享受,更是进行了一次精神世界的短途旅游。你的文字总是闪耀着一个中学生思想的灵光,你的思想像游丝一样细腻,但是却又充满了一种刚劲的气势与力量。读你的文章需要我调动大脑里很多储存的资料来进行分析和欣赏。无论是名人名言,还是典故或者生活点滴,都体现着一个人对生活和人生的思索,并且努力的却又不露痕迹的把这些向纵深里挖掘和拓展。也许只有哲学家才有这样的头脑和跳跃的思维。尤其你对生活的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让我看到了你前方一扇扇打开的大门,看到了一个未来不断向上攀登的优秀人才。
你的阅读量是惊人的,你的记忆力和理解能力更是惊人的。生活中的每一处细小的事情,都让你合理的进行剪裁,虽然看上去有些随手可得,但是无不可以看出来都是经过思想上精雕细琢的。正如古诗中说的:“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读你的每一篇文章都仿佛是和一位有着深刻思想的人进行心灵的对话。
文章的深度和语言的运用的成熟能力,让我不敢相信这是一个中学生的语言。你的文章表露出来的思想更让我不敢相信这是一个中学生的思想。你的人生态度更让我看到了一种在你身上充满着积极的、无穷的、喷薄欲出的生命的张力。这一切都代表着你内心的一种人生观。你已经取得的和你将取得的每一个进步,都必然来自于这份源自内心的动力。也只有这种动力才能够让人不断的前进,不断的自我调整,自我战胜。即使遇到挫折,这种力量也是不会被打倒的。希望你能够长久的保持这样的精神状态和心理。
中学生的作文,我们提倡创新和文采。但是我们同时也要注意真正有价值的文章,是我们每一个写作者内心真实情感的流露,更是带着我们亲身经历的一些感受和观点的。在文章中“言之有物”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我在此前给初、高中学生都评点过作文,以前我也在我们五中教中学,且不说考试作文应该怎么写,只说优秀的文章,我们就必须有实在的内容,而不是空洞的议论和抒情。我们每一处抒发的情感都必须建立在一定的叙事基础上,没有具体的生活事例作为基础,我们的情感就没有出发点。比如我们知道的经典的情感类文章《背影》,对人生思考的文章《散步》,对往事回忆的文章《往事依依》,文言文中《岳阳楼记》《送东阳马生序》等,无不都有着感人的情感线索。
情感的浓烈,必然需要我们文章中必要的铺垫,真正能够打动我们心灵的文字,不是那些充斥着强烈的语调和排比的文章,而是一种细细的犹如溪流一样的情感,在我们心灵上触动心弦的一刹那,让我们不能控制自己的情感,这是在叙事中锤炼语言的最好方式。你的语言恰好缺少的就是叙事内容的部分。
李白说:“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我们欣赏的最可爱的孩子,就是身在襁褓中的时候,他们没有任何的虚假,没有任何的修饰,他们的任何一个举动和表情,都会给我们带来欢乐。我们最喜欢的去处是大自然,我们最自由的时候是尽情的宣泄自己内心的情感,我们最快乐的时候就是毫不掩饰自己的一些缺点。表现一个“真实的自我”。
语言需要修饰,就像我们俗话说的“人靠衣裳马靠鞍”,必要的修饰语言是不多的,而且这种修饰,我提倡像古代诗人那样“吟安一个字,捻断数径须”,是“僧敲月下门”的“敲”,是“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是“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这种锤炼与修饰,是对文章的准确和真是把握。而不仅仅是外在的语言的修饰。
文章最贵的是立意,这犹如一个人的精神内核。而语言的华丽多彩,只是豪华的衣服和车马,毕竟不能代替内在的气质和精神。你的文章其实已经基本上具备了这种气质,你的思想已经基本体现出来了很深刻和高超的境界。但是由于过于浓妆艳抹,让一个堪称绝代佳人的女子在粉饰中失去了他最动人的地方。如果过多的修饰掩饰了衣服里面包裹的人,那么就是有些喧宾夺主了。就如同我们看张艺谋的电影《满城尽带黄金甲》一样,场面的过于华丽,就容易干扰内在的故事。我喜欢的还是最简单的叙事方式,还比如张艺谋的《千里走单骑》《一个都不能少》《英雄》等简单的叙述,他们体现出来的是故事本身,而正是这故事本身感动着我们们一个观众或者读者。
喜欢一句古诗“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写文章何尝不是如此啊?我们说一个人也是这样,文如其人嘛。文章写出来也如同书法一样,字也如其人嘛。一个人要有骨气,他的精神是最值得学习的;写字也是如此,不是有“颜筋柳骨”么?而“肉”多,却怎么也不会被人所称道。诗词之类的就更多了,取诗人之意,而不刻意求其外表,比如崔颢的《黄鹤楼》。古代我们所熟悉的文章名篇更是无一例外,无不是在“风骨”二字上着眼。更重要的是,无论他们怎么行文,必然都将作者自己的经历和感受融入到了字里行间。没有真情实感的文章,感动不了自己的文章,是不会感动读者的。
你是一个有思想的人,对生活、读书和学习中的每一处细节都能发现别人不能发现的东西,而且有着不同于普通人的创新思维方式,你的文章也一定会走向一个更加成熟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