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频道 > 小学作文 > 四年级作文 >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课前预习先开道作文

2020-07-09 
在适度教育理念下,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课前预习是必不可少的.如果课前预习的好,课上同学门带着问题进
 

在适度教育理念下,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课前预习是必不可少的.如果课前预习的好,课上同学门带着问题进入课堂,就会有一种想学、想问、想练的良好心理,课上老师所讲的重点难点就会被同学们所领悟,激发了学生的自主探索和求知欲望.实验证明,课下经常预习的学生成绩往往比不预习的成绩高,而且差异是显著的.

     那么如何进行课前预习呢?先介绍几种高招、妙诀给大家:

  一 预习的心理准备阶段

刚开始先不急于指导她们如何进行预习,更不急于一下子就要求她们有多好的预习效果。而是先向同学们介绍许多有关中外名人自学成材的故事,如:美国大发明家“爱迪生”。他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农民家庭,六岁时就参加田野劳动,只在小学里读过三个月书,因成绩不好退学。他自小对实验特别喜欢。因生活所迫,十二岁时开始在火车上实报,十五岁后就在各城市里当电报员。业余不断研究实验,1879年,他改进制造了碳丝白热电灯。他在五十多年的辛勤劳动中,一共发明了大小一千五百多种东西,著名的有电报自动记录器、扩音器、活动电影机、留声机等,对科学做出了极大的贡献。苏联著名生物学家“米丘林”。十六岁时,还没有读完中学,就被生活所迫,到车站做职员。二十岁时从事园艺研究工作,致力于果木移接的试验。他发现果木在一定环境条件下可以改变品质,并产生新的品种,因此可以使热带果木在寒带生长。他先后创造了三百多种优良的植物品种。反复向同学们阐明“学会学习”的重要性。使同学们认识到:具备了自学能力才能终身受益,而学会预习则是具备自学能力的第一步。从而激发同学们对预习的需求感,因而有了一定的心理准备。与此同时,再向同学们介绍预习的步骤。

(二)预习的步骤

     (一)   课前读一读   预习时要读进去,先粗读、再细读、深思,以领会教材的大意。数学课本可分为概念,规律、图形、例题、习题等都要逐条阅读。例如,看例题时要求学生做到①分清解题步骤,指出关键所在;②弄清各步的依据,养成每步必问为什么,步步有依据的习惯;③比较同一节例题的特点,尽量去体会选例意图;在读的过程中要逐字逐词逐句的阅读, ,

     (二)课前想一想   对预习中感到困难的问题要先思考.如果是基础问题,可以用以前的知识看看能不能弄通. 如果还是不懂,要提出疑点,找出问题,带着这些疑问上课,教师讲解时作为听课的重点.力争听懂,以便取得较好的效果。

     (三) 课前说一说   预习时可能感到认识模糊,可以与父母或同学进行讨论,在同学们的合作交流与探讨中找到正确的答案.这样即增加了学生探求新课的兴趣,有可以弄懂数学知识的实际用法,对知识有个准确的概念.

     (四)   课前划一划   预习时用笔把重点画出来,重点加以理解.遇到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作出记号,在预习应用题时,可以用画线段的方法帮助理解数量间的关系,弄清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找到解题的思路.,例如:在解决倍数问题的应用题时“合唱队的人数是舞蹈队的4倍,合唱队比舞队多72人,合唱队和舞队各几人?

  

舞蹈队:

合唱队:

通过这样的线段图可以一目了然的知道舞蹈队的人数就是:72÷3=24(人)那么合唱队的人数就是:72+24=96(人)这样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明了化。在预习中还可以通过动手操作,剪剪拼拼,增加感性认识

 (五)补一补   数学课新旧知识间往往存在紧密的联系,预习时如发现学习过的要领有不清楚的地方,一定要在预习时弄明白,并对旧的知识加以巩固和记忆,同时为学习新的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六) 练一练 往往每课时的例题都是很典型的,预习时应把例题都做一遍,加深领悟的能力.如果做题时出现错误,要想想错在哪,为什么错,怎么改错.如果仍是找不到错误的根源,可在听课时重点听,逐步领会.

     总之,课前预习是学好数学课的前提,做好课前预习,不仅可以明确新课的重点和难点,发现不懂的问题,使自己在课堂上有针对性的学习,而且有益于培养自学能力,增强创新意识.数学学习重在发现、探索、创新和应用,要学好数学,就要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