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改变自己,从新学期开始
昨天下午儿子班级召开新学期第一次家长会。因为孩子们刚刚换了新校园,在新环境里孩子们有一些或好或坏的现象,再加上四年级是孩子们学习和成长转折的一个关键时期,老师们谈的问题也比较多,各方各面都有。听得每个家长心头都沉甸甸的。
家长会结束后,遇到数学老师,我便问了问小宇在数学课上的情况。没想到不问则已,一问却问出了问题。数学老师说:“孩子是挺聪明,学习也很踏实,可是上课不太爱发言,对老师的提问不踊跃参与。”我很吃惊:“是不是他不会呀?”老师笑着说:“他怎么会不会呢?有时候很简单的一个问题,大家都把手举得高高的,唯恐老师看不到,可他就是不举手。”
我忧心忡忡。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赶紧去问语文老师,语文老师是小宇的班主任,她对小宇了解得要更深刻一点。她说:“在语文课上他也不太积极主动。你的孩子太深沉,成熟,大概是总觉得自己懂得多,对同龄人的事情或许感到很幼稚,所以不愿意积极参与吧。”
对举手回答问题感到幼稚?这算是什么逻辑呢?不爱表现自己,什么时候都做幕后英雄,这样默默无闻的孩子,怎么能在以后这么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跟呢?
回到家,我委婉地问起小宇上课发言的事情。当问到如果大家都举手回答而他不举手是什么心理时,小宇满不在乎地回答:“我懒得举手。”和语文老师的分析正好吻合。
自己的孩子自己最清楚,我知道小宇的性格,沉静中老成多一点,内向中自卑多一点,豁达中随心所欲多一点。我知道要想改变他的这个毛病,不能从正面劝导。如果你说:“不举手回答问题老师怎么能知道你会做呢?同学们怎么能知道你优秀呢?”那孩子一定会说:“无所谓啦,他们知道不知道无所谓啦!”
我问他:“你觉得你是不是一个尊师爱幼的孩子呢?”
“当然是啦!”
“可是,妈妈觉得你不是!”
“为什么?”小宇吃惊地睁大了眼睛。
“老师上课提问,孩子们回答问题,都是很正常的事情。如果你觉得自己都会,而懒得和同学们争个高低,不屑于像他们一样积极,看起来好像很潇洒,实际上你犯了一个错误。
“你想想,老师讲课是一种劳动,他抛出了一个问题,他一定希望有同学回答来呼应他,而同学们举手示意老师正是对老师劳动的一种尊重。如果大家都像你想的一样‘反正我都会’,懒得去回答,大家都不举手,老师在上面提问题,下面都鸦雀无声,大眼对小眼,那一定是多么尴尬的场面。老师的劳动没有得到回报,他一定会非常伤心。
前几天我们学到《弟子规》上说:‘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它的意思是:在家中,当父母叫唤我们时,应该一听到就立即回答,不要慢吞吞地答应。父母有事要我们去做,要赶快行动,不要借故拖延,也不要懒得去做。
老师就像你的再生父母,对父母,对老师,态度都应该是一样的。对老师的要求和命令,也要做到像对待父母一样的尊重和敬仰。你看,千百年前的古人就懂得了这个道理呢。”
小宇吃着饭,不吭声。我趁热打铁:“我知道你是一个懂事的好孩子,以前只是没有想到这个道理罢了,既然现在知道了,相信以后你一定能做得比其他同学都棒的!新学期,功课紧张,作业难度也增加了,一定要从各方面都约束自己,不能由着自己的性子来。在新学期里试着挑战一下自己,改变自己,在课堂上表现得积极主动一些,这也是尊敬老师的一个表现,好吗?”
小宇点点头,表示默认。
我不知道在孩子成长的路上,还会有多少这样那样的问题等着我来发现,今天的谈话只是一个小小的插曲,根本的决定还在孩子自己。虽然结果尚不可知,但我相信:只要我有爱心,只要我们有信心,什么样的问题什么样的困难也难不住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