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要先行一步
要让刚入学的孩子走稳第一步,老师应该先行一步。
接手新一年级的,一般都是从5年级下来的老师,从跟自己一样高的孩子一下子到小宝宝,可能有点不适应,有时候还可能有点急躁,但是只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还是可以避免由于准备不足而导致的种种心理不适。
首先,尽快记住孩子的姓名。记住孩子的名字多少让孩子有亲切感,便于管理,不至于孩子对你的管教“言不听,计不从”。最好在一周之内记住,无论你想什么办法,都要这样!否则,家长马上会有“素质差”“不负责”等言词来评价你,从而影响你在他们心中的形象。
第二、常规训练要有计划,不能随意。如:铃响进教室,上课问“老师好”。有句话叫“先入为主”。给孩子的要求第一时间一定要规范统一的,准确无误的。比如:上课问老师好的规矩,包括任课老师在内的都要统一。规定不要来回改,否则,孩子会无所适从。
第三、刚入学的一个月,每次上课不要着急讲课,每次课前都要训练常规:如课前准备:提前3分钟到教室,一上课就查准备的文具是否齐,物品摆放是否统一。从课前准备到下课的所有规范动作,都要按小学生标准的基本的要求来做。
第四、上课切勿来回走动。要让孩子们感觉到老师时刻在关注着他,这样既利于师生之间的交流,也有利于课堂秩序的维持,特别利于孩子倾听习惯的培养。
第五、备课时,要充分考虑孩子的天性,每节课都要加入适当的活动,无论是情景创设还是练习环节切忌单调,要注意调动孩子的积极性。从幼儿到小学是一个非常大的跨域,从自由活动到规规矩矩孩子多少会有些不适应。课的中间加入游戏或是比赛内容。因为孩子的注意力非常短暂,要让他们坐得住,必须想很多办法来刺激他们的神经,这样利于注意力的培养。
第六、不要布置写的作业,以免会产生厌学情绪。一年级刚开始的作业以看书,活动为主。比如:看书20分钟,跳绳15分钟、或是动手捆小棒、看似活动的作业既锻炼了身体,也培养的孩子的耐力和毅力,还有动手操作能力。每天对这些要进行检查,以了解哪些孩子能积极完成,哪些家长不善于配合。现实生活里,正式这些活动都完不成的孩子一天天掉队的。
第七、开好第一次家长会。要取得家长的配合,老师是关键。老师用心的把自己的教育理念说给家长,你的每次活动的目的是什么等等,一般来说,只要不是有障碍,都会积极支持老师的工作。
第八、作业批改要用心。不要随手就画,批改规范,孩子才能看得懂,才能及时纠错。有很多人不注意,大笔一挥,洋洋洒洒,大人都无法读懂。对低年级的孩子来说,身教最重要。老师要做好第一师范人,谨慎行事,方能见成效。班级与班级的差距一两天也学看不来,但是,一年之后,便会自见分晓。人与人的差距在于业余,班级与班级之间的差别也是这么形成的。时间越久,距离越是明显。
第九、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孩子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的,老师要尽量早到,主动带领孩子读书,给孩子做出好榜样,不要总是呆在办公室里,要腿勤,嘴巴勤,手勤。、
第十、做好示范,以身作则。小学一年级样样都很新鲜,孩子都瞪大了眼睛在看,你的一举一动,举手投足间都会刻在孩子的大脑里,而且还效仿老师。作为一年级的老师,时刻注意自己的形象很重要。孩子是家长的一面镜子,其实,学生也是老师的一面镜子,你的学生的一言一行,也能折射出老师的影子。
最后一条:认真上好班队会课。每个周都有班会队会课,很多人认为耽误时间,还不如讲讲题,写写作业。一周 一次的班队会很有必要,一周都过去了,哪些孩子做的好,哪些孩子做得差,哪些孩子在本周需要表扬,哪些地方做得不够需要指出来,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够进步,才能树立新的榜样和目标。这个时间恰恰是强化习惯培养的最佳时机,千万不能错过。
总之,孩子初来乍到,有时候甚至需要手把手地教。比如:写字姿势。由于孩子小,拿笔过早,很多姿势不正确,需要我们沉下心来去帮扶,甚至手把手地纠正。所以,作为一年级的老师耐心要有,爱心要有,恒心更要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