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做那点灯的人
我想做那点灯的人,这个想法还是源于看了女儿的《苹果树上的外婆》而产生的。
暑假初,当时看了校讯通网页的有关书香班级活动的通知,心里萌发了想让孩子们参加这项活动的念头。但是,让孩子们参加书香班级活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别说孩子们,就连老师、家长还一头雾水呢!根本不知道什么校讯通博客,更不知道什么书香班级活动。为了做好试点,我选择了一个教师子女多、家长素质较高的三、1班做起了文章。首先先请一些素质高的家长到学校开会,先一个一个地帮他们建博客,然后又给孩子们订购“暑假小书包”,在小管家弹琴复长啸的帮助下,十多名孩子的“小书包"顺利到达手中,三、1班书香班级诞生了!
看着“小书包”里一本本精美的故事书,孩子们爱不释手,尽情地吮吸着经典故事的甘霖,分享着阅读的快乐,一篇篇稚嫩的小文章在校讯通博客与大家见面了!看到孩子们手里的一本本熟悉(在校讯通看到过书名)而又陌生的经典书籍,我也与孩子们一样,认真地读了起来。读的第一本书就是《苹果树上的外婆》。且不说故事的内容和情节有多感人,但就看了前言、梅子涵写的《一辈子的书》就让我的内心再也平静不下来了:文学是抚摸所有人的灵魂的,如果真有一种叫作“灵魂”的东西的话。文学是一盏灯,只要你亲近过它,那么不管你是在怎样的境遇里,每天从事怎样的职业和怎样地操持,是设计房子还是打制家具,它都会无声无息地照亮你,使你可能为一个城市、一个家庭的房间又添置了经典,添置了可以供世代的人去欣赏和享受的美,而不是才过了几年,人们已经在说,哎哟,好难看哟!
谁会不想要这样的一盏灯呢?
看到校讯通推荐的优秀和经典的书,作为一名老师,我感到无地自容,说实在的,可以说我几乎都没有读过。如果说,我小时候没有读过这些书,甚至说没有见过这些书还说得过去,因为七十年代和现在孩子们生活的年代真的是天渊之别,那时候贫穷、落后,吃饭穿衣都成了问题(民以食为天)更别说看书了;但是现在的孩子如果再与优秀与经典的书籍失之交臂,就没有任何理由了。作为一名老师,我已经看见了孩子们这种阅读的稀少了,从他们的博文中,从他们平时的言谈举止中,我很着急,很想为孩子们开一张大书单,供他们去寻找、得到。我想做一个点灯的人,像英国作家斯蒂文生写的那个李利一样,每天快要天黑的时候,他就拿着提灯和梯子走过来,在每一家的门口,把街灯点亮。虽然我的心里没有一盏灯,但我想做那点灯的人,让孩子们在光亮中可以看见,看见那一本本被奇特地写出来的书,夜晚梦见里面的故事,白天的时候也必然想起和流连。一个个孩子一天天地向前走去,长大了,很有知识,很有技能,还善良和有诗意,语言斯文……
我想做那点灯的人!我相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