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要预防“开学综合征”,肯定要先找到“开学综合征”产生的原因,然后根据原因采取必要的应对措施。
一、由假期回到学期,学生的人体生物钟面临中心调整的问题。假期里,由于不用担心第二天早起上学,大多数孩子每天晚上玩到很玩才睡,起的也比较晚。开学了,体内的生物钟必须迅速地调整为早起早睡。这个突如其来的生物节律变化,导致学生开学后的一段里上午的精神状态不佳,学习情绪不高。
应对措施:家长应注意引导孩子假期里尽量保持在校期间的作息时间,有规律地生活。如果没有做到,那开学前一周就要让孩子按照上学时间来安排,及早适应开学——如:按时起床、吃饭、睡觉,限定“煲电话”、看电视、玩游戏、上网时间,晚上九点前停止看电视等家庭集体活动,为孩子营造开学后的学习、生活气氛。
二、由假期回到学校,学生的大脑兴奋中心向学习转移尚需一段时间。假期里,大多数学生的主要活动是逛街、串门、看电视、打游戏,参加各种兴趣活动班等,总之,多是远离书本的活动。假期等于“自由”,假期等于“解放”,总之,假期大脑的兴奋中心不在学习方面。开学了,人虽然已经进入了学校,但大脑的兴奋点仍然滞留在假期活动那儿,或者说大脑的兴奋点由假期活动向学校学习活动转移尚需要一个过渡的过程,这也就是教育心理学里常说的“始动调节”——每学期刚开学的前几个星期是学生由假期生活向学习生活转变的适应段,快的学生只需2-3个星期,慢的需要5-6个星期,就好比跑步的起跑阶段一样。
应对措施:在放假期间每天最好都和学习接触一下,最好能够亲密接触一两个小时,使孩子不失学习的状态。尤其是开学前一周应加重孩子的学习负担,使之接近于学校压力,这样可以避免“始动调节”缓慢现象。
三、由假期回到学期,学生的学习压力突然加大。假期里,大多数孩子无忧无虑、怡然自得、慢条斯理地生活着。突然开学了,家长“紧”起了弦,回到学校面对老师们一张张严肃的脸,以及各种知识和道理,紧接着各种作业、检查、竞赛、考试等接踵而致,学习压力骤起,焦虑、恐惧、退缩、反抗等情绪问题也将慢慢表现出来。
应对措施:假期尤其是开学前一周,适当让孩子复习上学期的内容,一方面为新学期学习新知识作“迁移”准备,另一方面唤起上学期学习的情感记忆,使孩子迅速地回到学校生活中来。刚开学,无论家庭还是学校,都要在纪律上对学生进行严格的“再教育”,通过严格的要求重新规范学习行为。在教学上,老师可以适当降级教学内容的难度。将一些难度较大的内容尽量向后安排,或者减缓教学进度,给学生“始动调节”的时间。老师还可以通过默写、小测验、竞赛等措施适当增加学习压力,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作业量可以稍微大一些,是学生回家之后仍心系学习,无暇“回味”假期,通过作业形成一定的压力,加快“始动调节”的进程。
其实“开学综合征”并不可怕,由于青少年尚未成熟,心理上的种种困惑往往不知道如何向其他人描述,就会体现为情绪上的变化。家长应该在开学前就尽量引导他们进入准入学状态。发现他们情绪波动后,坐下来和孩子沟通,而不是一味指责。
“万事开头难”,一个学期的开始更难。希望能够通过我们老师和家长们多方面的努力,让孩子有一个充满动力的开头,能帮孩子为新学期开一个“好”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