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频道 > 小学作文 > 三年级作文 >

读《正面教育》有感作文

2020-06-23 
读《正面教育》有感——如何不惩罚、不娇纵地有效管理孩子南阳市油田第五小学景青第一次拿到这本书,是在同事的办

读《正面教育》有感

——如何不惩罚、不娇纵地有效管理孩子

南阳市油田第五小学  景  青

第一次拿到这本书,是在同事的办公桌上,在一堆备课资料中它显得尤为独特,借过来细细一读,只觉其中有许多耳目一新的观点和实用的技巧,现就我印象较深刻的几点做以下记录。

翻开输的第一页,是译者的话:我为什么要翻译这本书?细细读来,其中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一个观点真如我们实际教学生活一样。作为一名青年教师,在学校的帮助下我也读了那么多优秀的有关教育的书籍,这些书也让我明白了很多道理,根据这些道理我也在逐渐克制自己深入骨髓的传统教育的“本能”(即:对孩子的错误行为或不良行为给予严厉的批评和生气的指责),也在努力的克制自己时不时易怒的脾气,争取把自己修炼成为一个更理性更温和的好老师。然而,要恒定的克制自己的脾气,实在不是件容易事儿,尤其面对几十个精力旺盛又活泼好动的孩子们,我非常苦恼,自己的悟性怎么就那么低,白读了那么多好书,在对待孩子们时的脾气总像大海里的潮汐一样跌宕起伏,时高时低呢?译者在教育自己的孩子时也遇到此种情况,于是她抱着找到良药的心态读了此书,读后受益匪浅,慢慢地她不再单纯的以自我克制的心态要求自己有耐心,而是越开越自然而直觉地、“本能”的耐心。译者的受益和转变让我对这本书有了更大的好奇心。于是认真读下去,果真有醍醐灌顶的感觉。

一、    正面的方法

在日常教学生活中,我们总是会出现两种极端的教育方式,要么是老师太严格对孩子控制过多,要么是老师对孩子们太过娇纵。前者导致我们成为了一个专制型的教师,也很容易让孩子成为一个不果敢和敢于表达自己意见的人;后者则培养不出孩子们的责任感,那如何既不严厉也不娇纵呢?那我们就可以选择第三种方法——正面管教型:我们一起来制定对双方有利的规则,有规矩也要有自由,让和善与坚定并行的正面教育。其实,在新课改的倡导下,我们在教学中对这一做法已经有了具体实施,可是看过这本书之后,我又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当学生违反了规矩和限制时,我们习惯性地惩罚和说教,并对孩子提出要求,下一次不可以怎样怎样……这时,孩子们经常以抵触或反叛作回应,要么也是答应两分钟之后故伎重演,收效甚微。而书中告诉我们要以尊重的态度和语气,以“和善而坚定”的口吻来参与到孩子的这件事情中来,你可以感同身受的表达一下你对这件事的看法或替他说一下他的感受,这时会让孩子体验到一种自我归属感,这时他更容易跟你沟通和交流,也会使这种沟通的后续效应长期有效。

   其实,读完这一章,我最大的感触是我庆幸自己又读到了这种以学生为本的,以孩子为本的新教育理念,不严厉也不娇纵,用正面教育给孩子一个平和成长的环境,健康心理的培养。

二、    犯错误是学习的好时机

我们从小得到的教育是要为犯错误而感到羞愧,但是反过来想,我们都不完美,尤其是孩子,他们由于好奇或者爱动,更是一个容易犯错的群体。现在闭上眼睛想一想,孩子们由于简单的错误或者我们老师认为不该犯的错误而犯错时,我们传递给孩子的是一种什么样的信息——我们时常传达的是你上课一定没认真听讲,又跑神了等等负面讯息,孩子们一方面因为老师的批评心生不安,另一方面在老师的指责下也很难静下心来改正自己的错误。在书中,这样的话很是适用改变这种情况:对于犯了错的孩子,我们可以这样说:“你犯了一个错误,太好了!我们从中可以学到什么?”相对于之前的做法激起孩子的反叛心理,我们不如让孩子得到令人鼓舞的进步,并从中得到一个学习的好机会。

我们不惧怕孩子犯错,孩子们才更不易犯错,培养孩子们在每天的错误中学习才是正确而又行之有效的方法。

三、    鼓励自我评价

书中有这样一个小故事:三年级的科莉把写满了字母g的作业纸交给了她的塔图老师,塔图老师看了她的作业之后,让科莉自己指出她最喜欢的g,在科莉指了几个之后,塔图老师说:“我也可以指出我喜欢的吗?”科莉愉快的点点头。老师指出了另外一个写的很漂亮的g。然后,塔图老师指着一个有两条小尾巴的的g,问科莉是怎么回事儿。科莉惊讶的用手捂住了自己的小嘴,“啊”了一声。塔图老师问科莉是要自己改正还是需要帮助,科莉说自己能做,然后回到座位上去修改了。

这是一个我们经常看到的故事,它告诉我们要以优点为基础而不能以缺点为基础的概念。当老师指出哪些做得很好时,孩子们往往会希望继续做好,或者做得更好。在我们的日常工作中,我们也要养成乐于发现孩子们的优点,并以此鼓励他们好上加好,更上一层楼。

    读《正面教育》,带给我的是一股正能量,在习惯性陷入课堂管理的泥淖时给我点亮了一片光亮,驱散了眼前的迷茫和烦躁。读一本书,收获一些感悟,也许是早就读到过的道理,也许是耳目一新不同以往的崭新理念,都会有不少的收获和反思,读着,收获着,感谢一路有书陪伴…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