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让学生拥有自主学习的能力,学会预习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学会预习的前提是会读文本,读懂文本。早在一年级的时候,我们就开始指导学生怎么读课本。现在已经升入了二年级,我们就利用学生已有的基础,尝试设计预习卡,布置预习作业,让学生尝试自主预习,培养初步的预习能力。
在实际的操作中,发现问题的详略设置要适度。太笼统了,会让学生无从下手,达不到预习的效果。太详细了,一问一答式,不能突出重难点,还培养不了学生自主预习的能力。写的不能太多,否则就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所以,在第一次的预习卡设计上就发现了一些问题。
如:读信息窗1,你都看到了什么?
这样的问题就太笼统。学生就会说:看到了花、金鱼、灯笼、灯。
而信息窗的目的是让学生有规律的观察,魔术师每次变出了几朵花?变了几次?每个鱼缸有几条金鱼?有几个这样的鱼缸?等等。正是这种有规律的观察,才明白该提出什么样的问题?提出问题后,才明白算式该怎样列?
所以在第二节课的预习卡就这样设问:
说一说:仔细观察课本第5页的信息窗,图中告诉了哪些信息?
又示范了例子:每串葫芦有5个,有这样的8串。
这样学生就知道该观察什么了?
要学生怎么做,指向要明确。第一次的预习卡上读、说、写混合在一起,指向不明,学生一会儿读,一会儿写,弄得手忙脚乱。第二次就注意到了这个问题。整个预习卡分三部分:读一读、说一说、写一些。既按照学预习内容的前后顺序,又结合预习内容的实际需要。如:本节课的学习目标需要读一读;观察信息窗,说说都告诉了哪些信息?你说我问的内容,也就是新课内容都读懂了哪些内容,变成自己的话说一说。下面的尝试练习写一写。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在指导学生预习的过程中,不断实践,不断更新,力求让我们的预习卡最适合二年级学生的特点,为打造自主高效的课堂走好第一步。
一:读一读【学习目标】:
1、会用乘法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
2、知道乘法算式的读法和各部分名称。
二、说一说。
仔细观察第5页信息窗2,认真阅读下面的“你说我讲”的全部内容,再回答下面问题。
1、信息窗中都告诉了哪些信息?
如:一串有5个葫芦,一共有8串。
2、根据观察到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3、仔细读下面的红点部分后,你读懂了什么?
写一写
4、一共有多少只小鸟?试一试写下来
5、尝试完成自主练习第1题。写在书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