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以来,我都奔忙于学习普通话——教师的职业语言。
曾经听说:以后教师晋职称时,普通话的合格等级证书就是其中一项重要的条件。
我想:普通话是我们的民族语言,标准语言,是中国人都应该掌握的,因此,学习它的意义非常重大。如果仅仅用职称的晋升,来作为教师学习普通话的先决条件,如此眼光岂不是有点狭隘和有点短视了吗?
如果只是对于晋升职称来讲,我也不必去再学习它了,我现在的学习已经没有多少实质性的意义,还有同仁们也对我的这一举动感到不解。如此以为,无疑这是功利性的眼光,带有明显的局限性。因为,普通话,就是我们的母语,每一个合格的中国人都需要学好并掌握好我们的母语,这应是不容置疑的事情。
特别是对于广大教师来讲,在做公开课时,一口标准流畅的普通话,带给人如沐春风般的享受,是难以言喻的。无形中,这个讲课教师的印象分儿就悄悄地定格在听课人的心中了。反之,如果一位教师,课堂之上满口方言或半方言,我相信:即使他课讲得再好,而最终的印象,定会因这方言而大打折扣的,因为他的职业语言——普通话实在不敢令人恭维,就连听课的教师和学生也会为此而遗憾不已!
从“普通话”的本意来讲,我想,“普通”即为通用之意吧,“普通话”即为中国人普遍通用的话语。所以,普通话的本身内涵就是要求每个中国人都能说、会说自己的国语——普通话。这是丝毫不过分的要求,更应该为每一个中国人自己努力克服方言状态,淡化自己的方言,而能练习一口熟练而标准的话语——普通话而努力。特别在一些诸如电信部门与政府部门,普通话的运用流畅程度就成为衡量他们素养的其中之一方面了。
再者,学习我们的语文,是做什么的呢?语文学习,过程其实就是听,说,读,写于一体化的活动。而听,听什么?当然,听我们祖国的文化中的文字意蕴,听老师那如行云流水般地流利、悦耳动听的普通话,听一切生命中的美好音韵;说,说什么?怎样说?当然是说该说的东西了,说老师布置的作业,说课文中的写事,说课文的段落大意,说发生在生活中的趣事等。这一切的说都得用普通话来讲,因为这不但是老师的要求,而且是一个合格的未来公民的素养要求;说,有时就成为交际,而交际的语言必须用普通话交流,不然各民族的同胞走到一起了,怎么交流?别人不了解你的语言习惯,怎么办?大家只有先学习好普通话,用其交流不就解决了吗;读什么?怎么读?读精华的文章,读一切能为生命奠基的文字,读一切人类的文明符号等。而这个读的语音,就得用标准语——普通话。不然,听着就别扭,听着就不美,听着就蹩脚;写,写出来的东西也要用普通话来与大家沟通交流。
因此,普通话的运用贯穿了教学的整个过程,也体现于生活和工作的方方面面,你能不学好它,且掌握好它吗?
作为教师,如果你的普通话实在不甚理想,就趁机学习它,如果你的普通话已经说的不错了,那么还是需要提高的,因为你不想让你的语言水平老是停留在昨天的水平吧?学习时,培训老师教的每一个字的发音,无论是单音节,还是双音节,无论是儿化音,还是轻声,都要反复练习并牢牢记住它,并将之应用于你的生活与工作当中。如果你发现老师教得很多字呀词呀的,都是你已经掌握好了的,别急,慢慢地你就会发现,在你的运用语当中,还有极少你掌握的不太准确的,趁机也可以再校正并巩固一下成果了。普通话方面,不就是可以精益求精了么?
俗语说得好: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不错的,人今天都要比昨天进步,哪怕一点点,一年下来,不就是进步得很可观了吗?有的人认为自己的知识已够,不必再学习了。其实,人生而有涯,学而无涯,意思是人的生命有限的,而知识的学习应该是无限的,特别是现在,知识的更新那么快,我们更要与时俱进,创造学习机会,为自己提升水平素养而学习,人活到老学到老,这,难道有什么不好的吗?我想:不仅是普通话的学习,其他知识的学习也该如此的。
只要你是个爱学习的人,学习普通话就难不倒你,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经过一而再,再而三的练习,我相信,逐渐的,普通话就走进了一个个的圈子,一处处地方,一个个群体。那时,大家都不再为不会说不敢说不能说普通话而畏难了吧?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特别是教语文的老师,你就是教母语的,而这个母语就是我们的根本语言,大众语言。试问:你的普通话讲得怎么样呢?
学习普通话,推广普通话,不仅仅是教师的责任和义务,更应当成为每个中国人的自觉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