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学习笔记之《小学生家庭教育》(一)
拿到校信通奖励的《小学生家庭教育》这本书,我犹如一位刚刚拿到课本的小学生,心想一定要认真学一学,尽管这本书是针对7-10岁的孩子,但是这些教育类的书在有的细节当中会适用在整个小学阶段,特别对于习惯养成不太好的孩子,家长看一看可能收获也会很大。
《小学生家庭教育》是苏联教育科学院的学者们的智慧结晶,全书详尽地从生长和发育,小学生的学习任务及遇到问题的解决,父母应做到的到孩子品德培养进行论述,很有借鉴意义。本书共分四大章,第一章:7-10岁:生长和发育;第二章:在课堂上和在家里;第三章您的孩子和其他人;第四章:全部生活财富。每章又有分节。特别对于刚入学的孩子的家长来说,它的系统指导更具意义。
第一章生长和发育:
1、对于小学生的身体的认识:不要指望“一切都会自然而然地形成”,而是尽量考虑到能够获得科学材料和专家们的建议。正像苏霍姆林斯基说的:教育首先是人学。不了解孩子,不了解孩子的智力发展、思维、兴趣、爱好、能力、禀赋、习气,就没有教育。
孩子的身体发育和心理发育紧密相连。父母了解孩子的发育,对他的智力水平也会了解,对以后的发展和他相应的能力也会因材施教。实际上现在有些家长总会超越孩子现有的年龄,强迫他们干什么,拔苗助长却造成伤害。因此,这本书对孩子身体发育的阐述,是平常的教育书所不能及的。
2、身体发育,加速发育:由于外部和饮食条件的改善,儿童已经加速发育,这需要在组织我们儿童的学习,休息和劳动时必须考虑到加速发育问题。
这本书是八十年代的,但是专家们就已经意识到加速发育的事实,告诫教育者们教育对孩子的年龄可能性和个人可能性要充分考虑。的确,现在的小学知识的容纳量比我们那时的容纳量要多的多,因此辅导孩子不要以老眼光待人。
3、大脑是怎样工作的?
1)在学校里开始系统学习后,信息源源而来,大量增加,对这些信息进行加工的必要性急剧增长。获得知识的可能性是靠孩子神经系统的发育,首先靠大脑的发育。
2)不仅要使各种大脑结构成熟,而且使它们之间的联系成熟。
3)孩子在上学时大脑结构在很大程度上已经成熟,但神经元,尤其是神经元的联系还要在几年之内继续形成。
4)在小学年龄期间,大脑皮层在继续成熟,同时它对皮层下结构的抑制作用也在增长。大概到这个年龄期结束时,也就是在10-12岁时,正好形成成人所具有的皮层和皮层下皮层机构的关系。
5)儿童时期大脑的高度可塑性告诉我们:可以、而且应该有目的根据儿童大脑现有的和潜在的能力促进高级神经功能和心理功能的发展。
大脑的发育,不但是遗传的结果,而且依赖于外界的环境的信息来源。信息量越大孩子提高的会越快,可以说孩子的是“无所不能”的,但是这是建立在孩子这个阶段的特性上,过多过快过滥的可能是拔苗助长,毕竟这个世界的神童是很少的。所以,在孩子学习的辅导班上要适可而止,否则不但是精神损害也是身体损害。
4、机体为什么需要分泌物?
1)激素对组织的形成和生长、对新陈代谢所起的作用在孩子正在发育的机体中起十分重要作用。正因为如此,父母应该知道内分泌系统的活动原理,也应该知道小学年龄儿童分泌系统的活动。
2)生长激素具有强烈的破坏脂肪的作用。如果孩子在生长期分泌过多的生长激素,皮下就不能沉积脂肪,孩子就会变得消瘦,所以它是孩子消瘦的“罪人”。这种情况常常使不了解这种结构的父母害怕,我们要记住,孩子在生长期瘦一些在生理上合乎规律。
3)甲状腺激素对骨骼的成长起作用,使生长所必需的新陈代谢过程活跃。过强会引起中枢神经系统过度兴奋。情感不稳定、心律过速、多汗。低下会使生长缓慢,孩子变得萎靡不振,智力活动常常发生困难。
4)甲状旁腺:能调节血液中钙的浓度。
5)胰岛素:调节儿童机体的活动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以前我一直担心孩子的太瘦,但是孩子的精神却是十足,看了这本书才知道这是生长的结果。有时候有的家长直抱怨孩子“费”,爬高上低的,喜欢多动,原来这是分泌激素的作用。这是孩童们生长当中必须分泌的,如果过少反而不好。看了这些知识是不是就打消了我们家长的一些忧虑了,孩子是健康的。
5、血液、血液循环、呼吸
1)贫血之所以能产生是由于孩子在户外活动不够;患了传染病以后,营养不够平衡(缺乏维生素和蛋白质),总之,是生活方式不够健全引起的。
减少贫血的发生主要是户外运动、室内通风和饮食中要有富含铁的和维生素的食物。
2)7-10孩子所承受的体力负担 ,心脏的“效率”的提高还是要靠加快心搏频率来达到。所以小学生的体力负担要按照适当的强度,尤其要按照体力负担的时间长度(耐久负担)做出严格的规定。
3)呼吸:比成人的呼吸浅些,但加大频率。
6、新陈代谢与营养
1)“流口水”是食物对我们有吸引力的表现。
确实,孩子小时候见到好吃的东西,总是不自觉地流口水,正是食物对他的引诱才这种表现。也是刺激味蕾的结果。食欲好的孩子的“咂咂”的吃饭声,是对食物美味的最好的说明。
2)安排孩子饮食时要认识到,孩子愿意吃这些或那些食物,他们对食物味道的概念是由机体内在需要决定的,而完全不是什么“不可理解的任性”。
现在知道缺什么补什么,这表现在孩子对食物的需要上。想起以前也曾经痛斥孩子吃饭挑食,孩子泪眼婆娑的样子,好像满含委屈似的,我想可能跟孩子机体的需求有一定关系。好好研究孩子所需,也是一个艰难的课题呀!
3)不充分注意饮食制度和食品成分,不遵守根据儿童新陈代谢生理学研究提出的的标准,可能养成有害的饮食习惯。
现在的父母对洋快餐还是很喜欢,每次去购物,旁边的汉堡炸鸡店人满为患,孩子占90%。这类油炸食品早就被指为垃圾食品,虽然有味儿,但是儿童身体发育,不需要这样的食品,因为营养搭配不合理。因此我很少让孩子吃这类食品,孩子的身体是最重要的。
4)小学生老是不想吃饭,这种情况导致新陈代谢严重失调。这种情况往往是父母过错造成的,他们强迫孩子多吃快吃,或是吃孩子无味的东西。
吃饭时候给孩子一个宽松、快乐的环境很重要的,让他觉得吃饭是一种乐趣。特别对于有些挑食的孩子,更应关注。
5)蛋白质:7——10岁每一千克体重需要3克蛋白质,一天约80克。蛋白质不够孩子生长缓慢,过多引起大肠内腐蚀性微生物系的加速发展和机体中毒。合理吃法:肉类与鱼类同蔬菜相搭配,饮食与牛奶相结合。碳水化合物:能的重要来源,存在于植物食物中。脂肪:能的重要来源,牛奶中脂肪价值最大。无机盐、维生素必不可少。
书上很详尽的介绍了这几种,有的连儿童的一天含量也列出来了。但是毕竟这是一本八十年代的书,书中有的标准可能已经改变,另外这是外国的书,书中的一些食物与我们的有差别,因此还是最好学习中国近期的有关这方面的书籍。
6)餐具最好是陶瓷、瓷的或搪瓷的。塑料杯子和碟子对孩子很不好,因为塑料能向热的液体食物释放出各种化学物质。
正巧,前几天在电视上也看到关于餐具的问题,面对市面上花花绿绿的塑料餐具还是少用为妙,最好用瓷的。没有什么化学物质挥发出来。特别对于孩子,更应慎重。
学习第一章对儿童的生长发育有初步了解。如果想让孩子身体健康还是多了解一些他们的生理特点,以便提高自我,避免大惊小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