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故事
童年,是一支歌,一首歌谣!无论你,我,他,记忆中的童年有太多的美好,太多的记忆,太多的稚嫩.小时我领着小弟最爱在秋天时爬上高高的沙枣树,那一把一把红红的沙枣啊,塞得满嘴,满兜,满包都是。日落的时光,羊儿,牛儿的叫声伴随着我们胜利的——满载而归的欢快声一起构成了村庄唯一的交响乐!村烟袅袅,笑声朗朗……
童年的星光闪烁,四年级的时候我从队上的民办小学转到了镇上一完小。从家里走到学校使劲地走也得近一个小时的路呢!第一次让新老师对我另眼相看的是我的一篇作文——《我爱沙枣树》。懵懵懂懂在对作文初识时写了自己对沙枣的依恋,在吃喝不足的日子里,那是我们唯一的零食。我的那位让我想起来就害怕的老师也算是慧眼识金 ,她竟然从四十多篇作文里发现的我的作文……于是乎,在那个没什么可炫耀的年代里,那种油然而生的得意之情伴随着我的童年,少年乃至几十年的人生之旅途,使我时时不敢放松自己。尽管我并没有成为想象中的作家,可我从此喜欢上的写——
带中学生,就写中学生的故事,教小学生就写小学生的欢乐。假期了写写家人的喜怒……总之,提起笔来,千思万缕汇聚笔尖,倾泄而出:诉不完的衷情,写不完的笑声,说不完的故事……
然而,一切都在记忆里渐去渐远了———难过,我的学生们的作文,真的,让我闻不到我生活里的,曾有过的蓝天白云般的理想味儿,更找不到炊烟袅袅,月朗星稀的村味儿!——孩子们的生活,与我们的过去完全,彻底地不一样了。
《小时候的故事》这篇作文留下去的时候我都没怎么在意,觉得这是一篇很好写的作文:哪个孩子没个故事,哪个孩子没个小时候呀!……一节课过去了,我着急了:
“下课了,草稿该完了吧!”
孩子们似乎也写累了,三三两两地上台来交了本子。数一数还差四本呢!“高洁,收齐送到办公室来!”
高洁点点头:“谁的没交?”几个没交本子的同学举起了手。
“不管怎么样,自习下了必须交上!”我又叮嘱高洁:“上自习时你得记住提醒大家一声啊!”她点点头。
送来时,还是差了一本:“老师,吉亚就写了一小段,还写得是《丢东西》,他说他想不起来该写点啥!
“什么,两节课加一个自习,他……?”我一时气得无语:“去请他来!”
高洁走了一会儿,就听得吉亚在门口喊了声报告,让他进来看他在作文本上怎么写的是“《丢东西》”。
“你不知道今天的作文题目?”他点点头:“我知道呢!”
“知道你怎么写成这个题目了?”他不说话了,我顺手翻其他的作文本,不翻不知道,一翻就大吃了一惊——
这些个孩子们的故事是单调的,他们记不住小时候发生的事,笔下更无从写起。多数孩子写的是自己病了妈妈照顾自己的事——这事应确实在每个孩子身上发生过,也确实不应该忘记,更应该写出来表达对父母的养育之恩的感谢!可童年——七彩的童年呢?丢沙包,踢毽子,猫捉老鼠,跳大绳……那么多的游戏,那么多的活动,那么多的纯自然的快乐哪去了?
再翻下去,孩子 们的作文内容千奇百怪:这在我眼里该是很丰富的内容,到了他们的身上,没了!那些远去的童年,在我看来最为丰富,最真纯的生活给我们的写作带来最鲜活血液的生活变了——
“平时最爱干什么?”合上作文本,静静地问吉亚。
“看电视!”吉亚答道:“《成龙历险记》,我一直在看。”
“那你知道班里其他同学看的没?”
“知道!看得呢!要是住校生有时看不上,跑校生就来给讲得呢!”
“那,?”我想了想——
“你知道同学们喜欢看书不?”
“知道!最爱看《老夫子》!”吉亚顺溜地说。
“那天班里不是得了根大绳,让住校生吃完饭玩得没?”
“这两天冷,同学们吃完大部分看电视去了,还有的同学去小卖部买零食去了,也没几个人玩!”吉亚看着我。
“今天的作文题目是《小时候的故事》,那你写这个题目又是什么意思?”
“我想不起来故事,老师。何成他也没想出来他说他的作文是编的。”听他这么一说,我把何成的作文拿出来一看:写了一个刺猬的故事,一看捉的过程我就知道是周的。小时候父亲套马车一拉沙子就从沙堆里挖出刺猬,收工后就在院子里笼堆火给我们烤得吃,那味儿,香得哪!
孩子根本就没有过这段经历,我怀疑何成真的见没见过刺猬都难说……
我把作文本码整齐,对吉亚说:“去,今儿个让同学们想想自己小时候发生过最有趣的事,想不起来。可以问问爸爸妈!但必须是发生过的事。”
“我问我姥姥!”吉亚说:“是姥姥把我领大的,她保险能说上。”我心里难过的滋味,因为现代化的生活造就了他们成长的简单 ,经历的单一。
我实在是太怀念我的童年生活了,那种盼望长大的心情也是难以忘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