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在果中虑,要在因中求
----至儿子的一封信
亲爱的孩子:
昨天回来,你告诉妈妈,自己被选上参加全国比赛了。妈妈也很为你高兴,高兴你多了一个在大江大海里锤炼自我的机会。妈妈一会儿看到你飘在云端里美滋滋的样子,一会又听到你担忧地说,要是考不好,怎么办呢?晚上躺在床上很久都睡不着。
妈妈看到你纠结的样子,想给你讲个故事。是从王仁元老师的书那里得到的,相信你也读到过,今天妈妈和你再温习一遍,细读一遍。
瓦伦达是美国一个世界知名的空中飞人马戏团的明星。他走钢索以距离长、离地面高而著名,是美国观众公认的一流杂技表演艺术家。在他最后一次表演前,从来没有出过事故。不幸的是,他在一次重大的表演中,失足身亡。他的妻子事后说:“我知道这次一定要出事,因为他上场前总是不停地说,‘这次太重要了,不能失败,绝不能失败’。而以前每次成功的表演,他只想着走钢丝这件事本身,而不去管这件事可能带来的一切。”
后来,心理学家把那种过分地担心事态的结局,内心充满了患得患失的心态,叫做‘瓦伦达心态'。瓦伦达的最后一次表演失败,是因为他杂念萦心,患得患失,是心理暗示的结果。他的表演,已经不再是走钢索本身,而是承载了太多的负荷。他前一天无数次地仔细琢磨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细节时,其实在他的大脑中已无数次的出现一幅幅如果不“这样”做(即踩踏失误)的清晰图像,所以在正式表演时,就鬼使神差地出现了踩踏失误,他的失败也就无可避免了。
孩子,从这故事中,你能够体会出一些东西。对吗?
首先,对待重要的事情,一定要保持一颗平常心。这颗平常心一定要是真实的,是发自内心对所面临的事情有一个客观的认识。你要明白再辉煌的盛典都会成为历史,都会成为成长小溪中的一颗鹅卵石。它的意义就是让自己在经历的过程中得到了那些收获和成长。所以,要以平常心视之。
拥有了平常心,才会沉着、冷静,才会戒骄戒躁。这很关键。
其次,眼睛不要紧盯着后果,应该关注的是过程。就像瓦伦达一样,因为只关注后果,内心紧张,结果自然就是失败。世间任何事都遵循“因果”定律。学习也不例外。一个人应该在 “因”上努力,“果”自然而至,因为果是因的自然产物。就如一个农人在春天里种下果苗,每天注重浇水、施肥、除草等等,到了秋天,果树自然就会结出丰硕的果子。相反,一个人春天种下树苗,就开始担忧这棵树到秋天会不会结出甜美的果实呢?整天只在忧虑中读过,而不每一个在当下付出努力,果实会得到么?自然不会。相信你会很容易理解的。对吗? 过程做好了,结果自然就是最好的。否则,舍本逐末,空忧虑,对事情的改善没有任何帮助。
第三,如何把过程做好。从现在起,就要有一种拼搏的劲头,在学好每天的课程后,努力复习,同时多做语文阅读,拓展自己的视野,掌握一定的方法和技巧,这才是最有用的。
第一就是复习尽力不要留盲点。第二关选拔考试中,有一道题,写出反映季节的五言绝句。你看二年级学到的“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就是符合答案的诗句,可惜你因为没有复习这一块内容,想不起来,结果丢掉了4分。要知道在赛场上,一分都是可以定乾坤的,何况4分。所以,把大量的时间用在刀刃上,每一块都要复习到。记住“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
第四,就是掌握答题技巧。这一点可以参考一下聪聪哥哥给你分享的经验。以做好阅读理解为例,我们一起来分享一下。
1、要认真审题。阅读理解题设计的题型虽多种多样,但无外乎就是客观与主观两方面。审题相对来说就非常重要,你必须仔细审题。
紧扣原文,寻找突破口。“题从文中出,答从文中来”可以看作是做阅读理解题的灵魂。问题不会凭空造出来,答题也不能满天想答案,都必须紧扣原文。一是紧扣中心中心是文章的灵魂,出题往往要以中心为基准,答题也要围绕中心展开。我想,高明的出题人,都会围绕中心做足文章,有很多题目都可以印证,例如:给该文章加个题目等。 二是看关键段、句、词语,因为这些关键段、句、词语都对揭示中心有帮助。有相当一部分题目,都是靠这些重点地方生发出来的。三是结合具体语言环境来答题。一个词语可以有不同的解释,但放到具体语言环境里就会有不同的意义。同样一句话,结合具体语言环境来理解,其意思也不一样。因此,严格按照“题从文中出,答从文中来”去做题,其得分率一定会很高,不妨一试。
2、多角度组织答案,要答全面。对一句话的理解,不要仅限于一点,从多角度去想,列出个一、二、三条来。每条都需短小精悍,语言精炼,语义明确,且直捣要害。千万不要答非所问,想到哪里就写到哪里,并且语义不清,模棱两可,给人以烦乱的感觉。因为阅卷人通常都是以采点给分,答对一点给一点的分,就算答多了但不严重影响主旨,也无关要紧。
3、结合原文,进一步充实。所考查知识点往往为纯知识性的,你不能只答知识点,必须结合原文。否则,就像一副骨架立在那里,让人看了会毛骨悚然,顿生厌恶情绪。最好的办法是,以文中的信息、内容为载体,套用上知识性、专业性的语言,答题会有血有肉,完美无缺。
4、语言要精练,表述不要拖泥带水。有很多人答了很多,但答不到点子上去,原因还在于语言表达能力欠佳。有的同学生怕答不全面,说不透彻,把所有的空格都答满了。还嫌不够,就又另辟一块新地,用箭头所指,再多答上一点。殊不知,你这样可犯了“使卷面脏乱差”的大忌,千万要不得。试卷上的空格一定是够用的,只要你掌握了准确信息,严密组织答案,答的不一定太多,但答到点子上就行了。否则,答多了也没用,反倒是劳而无功。
妈妈说了这么多,有的都是多余的。妈妈知道你在学习中也积累了很多经验。妈妈给你的仅供参考。
记住一句话,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我心。考前竭尽全力,场上正常发挥就行。你说,还考不好,没有关系,我们认识到了自己的差距,知道了自己努力的方向,这何尝不是一种收获呢?
莫在果中虑,要在因中求。过程是成功之母。孩子,放下包袱,以一颗平常心努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