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小文,男,14岁,初中二年级学生。中等个子,身材瘦弱,皮肤白净,从外表上看,像是一个诚实本分的孩子。在班级里面,他的人缘也不错;爱看课外书,有时也会主动帮助别人,对待班级活动也相对积极。在老师面前,常常是两副面孔:在班主任面前多是显出一副老实巴交、善于应变的样子,而有时在其他老师面前却表现得有些骄横,俨然我行我素的模样。他的时间观念不够强,总是在临上课时才走进教室。他是个独生子,因此父母亲都比较年轻,相对于大部分农村家长来说,他的父母还是比较支持他的学业而不像有的家长那样不管不问,比如他们在假期里花了六百元钱让孩子参加大山外语培训班。但也许是沟通不够,孩子却不理解家长的一片苦心,不太热爱学习,时不时地做出一些让家长和老师都头疼的事情。
2010年10月12日是我参加培训报到的日子,早上正在候车室等车,突然接到学校德育处代老师的电话,问小文是否来我跟前报到。时间关系,我简单询问了一下情况,原来他又跟语文老师顶嘴了,事由是他睡懒觉,语文老师(我离开期间的代理班主任)去喊他他不理,还跟老师顶嘴。这个孩子呀,我在11号刚刚协助语文老师和家长做了他的思想工作啊,今天怎么又犯错?语文老师刚接班主任,我又不在学校,只好通过手机与家长取得联系:家长您好!小文今天早上起床迟,语文老师去喊他,他却与老师顶嘴,希望您能够抽出时间与老师交流一下,谢谢!也不知道是家长没注意短信还是其他缘故,我一直没看到这个短信的回复。却在几天后收到家长的求助短信,说是这几天太忙,麻烦我给语文老师说声,他晚些时候再去学校。我后来得知这事处理得确实不太顺利,我为此感到愧疚。
我们还是一起来看看小文的相关事件吧:
(1)2009年9月24日,是这群孩子刚升入中学还不到一个月的日子,那天下午小文没有上课,却没有请假。我拨了几次家长的电话都联系不上,一直是停机状态。
因为班里没有人跟他一个村,我只好等待消息的到来。25日是星期五,依然没有消息,有学生说他回家了同学们有说这说那的,大体就是他和别人一起出去了,而且是中午借用了伟的通行证(我已证实),说是看见他回到校园后又出去了。我再次询问有谁知道小文家,阳说他可以帮忙找人和他一起去找,他们是临村,我特地交代让他找到小文之后让文给我个电话,告诉他老师真的很不放心。
(2)9月26日,周六。中午去了一趟学校,回来的路上,我接到6059914的电话,当我还想会不会是小文的电话时,那边说话了:“老师,我是小文了。”
“这是你家的电话吗?”
“不是,是我哥哥家的。”
“离你家远吗?”
“不远,很近的。”
“文,你给我的手机号码怎么是停机了啊?”
“我爸的手机换卡了。”
“那你怎么不跟老师说呢?你不在学校,老师又联系不上你,老师着急死了。”
“我没记住新号,回头给你。”
“你怎么不吭声就回家了?”
“老师,是这样的:我发烧,让我爸爸把我接回来了。昨天还打针了,今天烧刚退。”(我有点怀疑,但9月27号来学后听学生说周五回去看见文在医疗所量体温。)
“是真的吗?”
“是的,老师。今天基本上好了。”
“学校通知说等发烧等症状消失两天后再来学,你就两天后再来吧。”
“哦。”
“小文,你可知道,在老师心里,你一直是个好孩子,那天中午不是还在班里表扬你了吗?下午怎么一声不吭就走了呢?你可知道,在家,父母是你的监护人;在学校,老师是你的监护人,家长把你交给老师,老师就要对你负责。你提供的手机号停机,你知道老师有多着急多担心吗?万一你在校外出事怎么办?以后千万不敢再这样了啊!”说着说着,我的眼睛竟然有些湿润。
“老师,我知道错了,我以后再也不会那样了。相信我,老师。”
“好的,知错就改还是个好孩子。我在路上,先就这吧。”
“好,老师再见。”
挂断电话,我在想,如果我换一种方式教育,劈头盖脑地教训的话,效果可能就不一样了。即使其中他的话有撒谎现象,通过这次通话,我想以后的状况应该回好一些的,我会继续关注。
(3)9月29日,小文回到学校,但没有按照要求请病假的学生销假时需要带上医生的诊断证明。我依然没有拿到他家长的电话号码,他说他没有记住号,下一次专门记下来给我。我让他国庆期间主动与我联系。
(4)10月10日,是国庆节开学的第一天。小文假期这么多天没跟我联系一次,我打了几次他曾经用过的固定电话,也总没人接。今天问他为什么没给我打电话,他借口说把我的手机号抄在英语书上,回家的时候忘带了。假期要写作业,怎么就忘带了呢?问及温度报告单,他满口答应说带了,可是在书包里找了半天也没见他找到,同学帮他找也没找见,估计是说了谎。我得想办法问出真相来。
(5)10月11日,小文的爸爸来学校跟我说,孩子打电话说肚疼。我趁机把小文放假前后的表现给家长反映了,得让家长心里有个数,也让家长理解老师的用心良苦。家长说话挺好的,也表明非常愿意配合学校工作,我表示感谢。今天知道他以前给我的号是他妈妈的,已经不用了,他爸爸把新号给了我。
(6)10月12日中午的时候,一个学生到我班教室门口说:让你们班小文出来呗,门岗找他。我纳闷:小文昨天肚疼,已由他爸爸领回家了啊,会有什么事呢?当我问明原因,那学生说:让他去门岗拿他家人送来的东西。我心里一惊:明明是家人把领回去了啊,怎么会出现家长来送东西呢?难道是家长把他送上车,可他没有来学?亦或是家里其他人从哪回来,顺路给他捎的东西?怀着一颗不安的心,我拨通了小文妈妈的:“喂,你好!是小文家长吗?我是他班主任,小文在家吗?”
“不在,去学了啊。”
“昨天他请假,他爸爸不是把他领回家了吗?”
“下午就让他去学了啊。”
“我一直没见人,要不是今天门岗派人让他去拿东西,我还发现不了这个问题呢。我得上课了,你们赶紧去找人吧。回头给我消息。”
下午,一个自称是小文伯伯的人来找我,说是他今天早上来学了(可是小文妈妈说是昨天下午),问他可能会去哪里,我建议他去网吧找找,包括他们邻村曲中的网吧。一会,他又来说网吧没有,会不会是他偷偷跳进寝室睡觉,我说不可能,他坚持要去看看,我就让李浩同学跟他一起去了寝室,根本没有的,白天寝室大门锁着,管理员不让何人进去。
班会期间,我趁着“诚信”的主题跟同学们说了这件事,让大家说看法,同学们都认识到小文的做法是不对的。
(7)10月13日早读时,小文的妈妈来学校跟我说仍然没找见孩子,并向几个学生了解了她孩子在校的表现。我问她小文到底是啥时候来的学,她说是前天下午,一吃过午饭就让他坐车来了的,并说以前都是家长送,这回因为有事脱不开身,就让他坐11路车,没想到就出事了。当我说昨天他伯伯怎么说是昨天早上来的学呢,她说那人是一个村的,不太了解情况。我和家长交换了意见,警醒家长以后不管是接孩子还是送孩子,都要让老师知道。她答应之后就和外班一个和她一个村的男生一起去找人了。
午休过后,我又给小文的妈妈打电话问及情况。他妈妈说他回家了,一会他们一起来学。电话里,小文的妈妈一连说了几声谢谢。一堂课的功夫后,他爸爸妈妈还有他伯伯来学校找我商量他上学的事情。家人的意思是这次要给他点颜色,吓唬吓唬他,就说先把书给他带回,告诉他说不让他上学了,让他好好反省反省。跑了两天,家人怎么问也没有问出来他去哪了,都干了些啥。这孩子啊!尽管如此,我也不赞同他们用这种办法吓唬他,我谈了自己的看法。在我们说话期间,小文的妈妈把暂时寄放在外面的小文接到学校。我们几个人耐心地跟他对话,我也没问出个所以然来,他就会说没去哪,没干啥,唯一问出来的信息就是他去了曲中买东西吃。看他实在说不出什么来,而且晕晕乎乎的没有一点精神,我就问他现在最想干的事情是什么,他脱口而出“回家”。我和家长交换了一下意见,向他现在估计是最想睡觉了,还是让他回家先睡一觉吧。
(8)10月14日,中午第一节快下课的时候,小文的爸爸带着他来学校见我。说是问出结果了,就是去曲中的网吧玩了。家长也去那找了,可能是家长去找的时候刚好是他出去活动或是买东西了。听他爸爸讲那两天晚上他在村子里的梨园以及其他地方冻着,心里真是又气又恨。谈话之后,他走到我跟前,先向我承认了错误,我和家长又对他进行了思想教育,最后让他深刻反省,写了说明书,他的态度倒也非常诚恳。
(9)10月27日,我让每个学生都写出自己喜欢的名言,小文写的是:后悔过去,不如奋斗将来。
(10)11月9日,今天下午的班会课上有一个小品节目,原本安排的是杨森同学,可是他请假未来,小文同学主动替补,很好。
(11)11月16日晚上查寝的时候,我发现佳乐不在寝室,其他同学也都说不知道他去哪了。我琢磨着会不会是今天他妈妈给他买学习用品的钱没用完偷偷跑去上网了,就问谁愿意和老师一块到网吧找找,结果小文和程凯最先说愿意陪我一块儿。尽管在下楼的时候刚好碰见佳乐,但两个孩子从被窝里出来的精神已经很让我感动了。
(12)2010年2月13日,小文给我发来短信:新的一年,心的希望。新的开始,心的收获。新的起点,心的快乐。您的学生小文祝老师您:春节愉快!身体健康!万事如意!事业发达!全家幸福!我回复:谢谢你,懂事的孩子。也祝你和你的家人新年快乐,万事如意!
(13)2010年9月27日,早晨例会之后,已经到上课的时间了,我前两节有课,就匆忙赶往教室。刚开始上课,就听隔壁的教室吵吵嚷嚷的,原来是几个学生趁老师们开会的空儿在教学楼下多玩会儿,结果上课迟到,其中包括小文。上课的语文老师在批评学生不该迟到的时候,小文根本没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嘴里咕哝着:“我们迟到还不到一分钟,怎么就影响你上课了?”本来学生迟到就不对,还跟老师顶嘴,而且他上次的作业还没交,师生二人就在课堂上起了摩擦,任课老师派人把学生给我送来,我让小文把事情的经过详细写了下来,打算课后再跟任课老师一起处理。课下听说小文还挑衅似的对语文老师说:你不是想叫家长吗?你让我家长来啊!课后老师电话通知小文的家长到校,我担心俩人再次冲突,就协助任课老师与家长一起交流。而且为了打消语文老师的顾虑,我当着家长的面对任课老师说:“咱们班的家长都非常通情达理,一直很配合班级工作的。
您有什么话,尽管对家长说。”经过两节课的共同教育,小文终于认识到自己的过失,并真诚地向老师道了歉。
接下来的几天,我向语文老师询问小文的情况,她说好些了。可是我没想到这才几天功夫,小文怎么又跟老师闹上了?是我的工作没做好还是原本小文就对老师有成见?是在走进学生心灵之前没有敲门吗?我这个做班主任的又该怎么做呢?
走进心灵,您敲门了吗?
----案例分析
“人之初,性本善”。问题学生,也有着人最本质的善良,也有着自己的特点和优点。走进学生的心灵,需要我们做班主任的艺术地敲响学生的每一扇门。
就案例而言,小文同学,可以说是一个精灵古怪的孩子。虽然他有着说谎、上网、鲁莽等缺点,但他也有着为集体着想、乐于助人、善解人意的优点。把握了这些,我们就好对症下药,对学生进行一系列的教育,当然也包括与他的家长及任课教师的沟通。
作为班主任,怎样艺术地展开对后进生的教育?
有话说:智育不好是次品,体育不好是废品,德育不好是危险品。所以,在人的一生当中,思想教育应该贯穿于整个教育过程。通过文字描述,我们可以真切地感受到小文的班主任老师对小文的教育是小心翼翼的,而且处处为小文的健康发展着想。这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但是从中也透露出老师所做的只局限于就问题而解决问题,并没有真正蹲下身来,走进学生的心灵,与学生成为知心的朋友。说说我的想法:
1、帮助小文在班级中树立威信
小文在班级内的人缘不错,但,我们并没有研究到这孩子的人缘好的原因是什么?是学生的惧怕,还是小文有别的什么鬼花招哄住了其他的学生,让他在班级人缘不错。如果是因为如此的话,学生的内心是不会服气这样的学生的。小文是一个问题学生,这是全班都知晓的事实。他一而再,再而三地出现问题,这只能让他在班级中失去了威信。因此,作为班主任,要想让这样的问题学生有所转变,只有让他在班级中有一定的威信,借助学生的监督,完成自我成长。
具体的做法,我们可以抓住小文本身具有的优点展开,创造一些有利的条件,让小文真正发挥自己的优点,让其他学生亲身经历,以达佩服信任之目的。比如:这孩子勇于担当,我们可以适时开展班级主题队会,不仅要找一些也于担当的具体资料,还要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发现身边具有这种品质的人。小文的举动,自然会被学生看在眼里,让学生记在心里。所以,小文这时的分量在学生心目中就不是一般的分量了。
对于他的因上网说谎的矫正,要功在平时,爱在点滴。对于敢做敢当的学生给予表扬,并对学生深入渗透“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诚实勇敢,有错就改”、“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思想教育。此外,适时开展“网络,是把双刃剑”的主题队会,让学生了解网络,学会运用网络,让网络为其服务的思想。相信,在老师的教育下,小文的这一坏毛病会有所改善。当然,班主任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对小文的点滴进步及时给予表扬和指出下一步努力的方向,相信,小文会把自己上网的“经验”告诉更多的学生,让学生自己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不比老师批评来得更重要。自我成长是靠自我努力的。
这孩子是一个善解人意的孩子,而且有着良好的表达能力,学习成绩不好,可能是因为对学习的兴趣不浓。如何引导学生对学习有兴趣,这需要各科老师在平时对学生多鼓励,多赏识,给孩子学习的自信,慢慢让学生爱上学习。文中说他爱看书,这就是着手之处。
通过各种渠道,帮助小文树立威信,相信会改变孩子的认识,为孩子的成长奠定一定的基础。
2、沟通家长在家庭中营造温暖
孩子需要一个温暖的环境,贴心的父母总能让孩子顺从。从文中的叙述中,班主任老师已经注意到这方面的问题,但还能出现如此现象,说明了家长并没有真正起到家长的作用。所以,这也是我们努力的方面:沟通家长,在家庭中营造温暖。
教育孩子,不仅仅是学校单方面的事情。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是孩子的启蒙教师。所以,我们只有和家长一起努力,才能更好的完成对孩子的教育。可事与愿违,现在的家长迫于经济的压力等多方面的原因,不能为孩子营造一个好的环境,他们无从下手,该怎样为孩子营造环境。所以,作为班主任的我们,不仅仅要教育孩子,同时,还要定期与不定期地与家长进行沟通交流,汇报孩子的近况,更要教给家长处理问题的办法。
家校共育,则能双赢。沟通家长在家庭中营造温暖,让孩子有一个安定的、温馨的环境,转化后进生的重要方面。
3、联系任课教师,做好后进生转化
做好一个班的工作,作为班主任的我们,不能仅靠自己的能力,还要学会借用别人的力量,那就是我们的合作伙伴----任课教师。联系任课教师,对后进生多一些关爱,会提前完成我们对后进生的转化工作。
走进学生的心灵,让我们真正俯下身来,艺术地敲响学生的心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