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从一个老师到另一个老师那里,的确存在着一个适应的过程。因为老师的管理、教学方式不同,而对自己的学习产生比较大的影响。这在学校教学中很常见到。我们往往因为喜欢一个老师而喜欢上他的课,所谓“爱其师,信其道”。反之亦然。
学生毕业的时候,我总是要在各种祝福之后,送他们四个字--“适者生存”。人不能总在一个环境下生活,就像你不能永远牵着妈妈的衣襟长大。
于是她在那头呜咽着,我在这头开讲。
1.要适应老师。
在我上高中那会儿,不像现在老师都说普通话。我的老师天南地北口音的都有。一开始还真听不懂。(感谢他们,使我对语言产生了那么浓厚的兴趣)。有个语文老师特严肃,一堂课绷着脸,总感觉跟欠他两百块钱儿似的。后来我的语文那么好(自夸下),还真是要感谢他的不苟言笑的严谨。还有个英语老师同时兼管学校的“看自行车”工作,上课一手提着存车牌就来了。(学生哭着突然笑了起来)。更要感谢那位英语老师,他使我扎实地掌握了自学能力。我让你们写的“错题本”,“反思本”,还有我教你们的“从前往后做题法”“骑驴找驴法”“排除法”“直接做法”“快做细思法”等等,就是那时候的结晶。我还要感谢我的高中班主任赵老师,他的诙谐幽默,他对学生的关爱(有一次我自习课睡着了,他阻止了同学叫醒我,说我又熬夜了,让我多睡会儿),甚至他生活中对师娘的平等与关爱,都一直影响到我今天。所以,遇到一个好老师,我们可以较省力的前行,甚至把他的言行作为自己的标准。而遇到一个较差的老师,可以迫使我们尽快地长大,学会不再依赖。
2.要有充分准备。
有时候对老师讲课的不适应,是由自身准备不足引起的。所以,更要坚持以前的好习惯。预习要听的每一节新课,做到“带着解决问题的心态”听课,会在很大程度上帮助你更好地学习。
3.要灵活机动,多手准备。
有的老师课上得不好,不见得课下讲题不好。这个老师讲题不行,不见得这个学校的其他老师讲题也不行。问问题时,你怕拿好几本参考书把老师吓跑,你就把它抄在一个小本子上嘛。
4.不妨常回“娘家”看看。
儿呀,咱又不是一个在天涯,一个在海角。不就是一个城市里多穿过几条马路吗?不开心,或不理解了,常回来找找老师。我们是你最后的保障。把你的烦恼悲伤统统留下,把你的快乐心情全部拿走。老师希望你,没事儿,常回“娘家”看看。
电话那边破涕为笑了,终于雨过天晴了。真的让我感到很高兴,我从她的不住地“嗯嗯”声中,能感觉到她对明天又充满了希冀。是啊,明天快点来吧,明天一定是个全新的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