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 实 语 文 真 美 丽
——读《走出语文的偏见》有感
丛老师的书,说语文的事,说语文老师的事,说语文教学的事,接地气,有底气,读着舒服。
丛老师的书,讲作者的故事,讲读者的故事,讲教者的故事,娓娓道来,如茶室漫话,清新优雅。
对于母语,除了热爱还有敬畏,对于教学常常怀着虔诚而又审慎的态度。从阅读出发,钻进文字里面,发掘文字的巨大财富,努力探索课堂教学,致力于发挥语言的功能,语文的功能,使学生得到最大,最好的锻炼与培养。于是,每每得一新教学方法或自以为很满意的教学设计便沾沾自喜,然而,读罢丛老师的《走出语文的偏见》一书,才猛然发现那些洋洋自得之处却有很多落入偏见的罗网而不自知。
我最喜欢丛老师讲的语文中的美。与花草有关的,与景物有关的,与人物有关的,每一篇,每一段,传递出来的是文字美,语言美,品德美,精神美,这种美不像美术作品那样多于视觉享受,而是直接碰撞心灵,美的无形,美的实在。
对我触动最大的还是丛老师讲课堂教学。在学校里,我们的教育理想很多都是在课堂教学中完成的。我个人觉得:一个课堂就是一个场——思维的场,语言的场,情感的场。在这个场上,我们传递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技能、情感等多元的组合,所以我们在进行教育教学活动时要眼里有人,心里有情还要手里有法。这里的人除了主角学生,还有文章的作者,故事中的人物,还有我们教师自己。情的范围更要广一些,除了自身对学生,对教材,对人物的情感更要关注学情。作为组织者和传递着,若能把一节课多元的东西巧妙地组合在一起,走进语言文字,走进作者心声,走出语言文字,表达自己的情感,还语言文字以本意,又赋予新意。使学生、作者、人物和自己在文字中走个来回,既有平淡的相遇也有美丽的转身,这样的情景交融,无论是学者,还是听者岂不是一番美的享受。所以语文课堂的美就在于每一项活动都是灵动而又充满情趣的,美的快乐,美的享受。
一个优秀的小学语文老师,必将会是文明的传播者,文化的代言人,任重而道远。或许我们离一个文化人相差甚远,但至少我们可以做一个文明人。不仅是举止的文明更在于心灵的文明,因为我们不只是某个学科的教育者,还是人的教育者。如果没有人的情怀,怎么能做好老师呢?所以我们的每个举动,都应为身边的人在心田上播撒一个善意的种子,尤其是面对我们的学生,我们对他们除了言传身教更要润物无声。于无声之处潜移默化,于是乎我们的语文就美的优雅,美的高洁。
掩卷此书,舍不得;继续翻阅,看不够。在书中,我看到一个语文人大气与优雅的风范,而这样的风范却又把与语文有关的美诠释的是那样恰如其分。作为一个和语文打交道的小小教师,采撷前人光芒的智慧,凭着对语文的热爱,也愿意尽力去探寻,发掘并传播语文的美。
——其实语文真的很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