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被孩子关在了教室门外……
河南省周口市闫庄小学
新学期开始了,我接四升五的班级,让四年级老师恐慌的问题家长却把她的问题孩子李方送进了我们班。这个孩子的问题是:喜欢欺负别人,反告别人欺负他,爱闹事。家长:对孩子偏听偏信,经常小题大做,到校长那儿告恶状。从此,我开始了小心翼翼的日子。
第一个月安安静静地过去了,我长舒了一口气。
新的一天,我像往常一样静静地候课,突然,门口“轰隆”一声巨响,心里暗叫“不好”。李方闹事了,我看到了可怕的一幕:他踢翻了板凳,握紧拳头向同桌打去。我一个箭步冲上去,抓住了他的手,但,还是晚了,同桌的手还是被划破了。我就把凡是有牵连的人都叫到办公室。
我问:“说说吧,怎么回事?”
李方:“这不怨我呀,不怨我,我走了”,一说完这句话,就“咣当”一声狠狠地摔上办公室的门,走了!
办公室留下了尴尬的我和另外的几个同学,怎么办?我当时真是哭笑不得,往下怎么进行?进教室给他一次严厉的说教,肯定不行!那样只能适得其反,冷静冷静,我这样劝着自己。
“老师,别生气!别理他!他和我们不一样,我们不和他计较了!没事没事!”旁边的孩子说。
多懂事的孩子呀!孩子的话让我愈发冷静。
“好,谢谢你,孩子!我们先上课,下课再解决!你们几个先回教室!”
当我刚走到教室门口的时候,让人意想不到的情况再次发生:门推不开!李方用桌子把门从里面堵上了!教室内的学生都紧张地望着,不知道该怎么办。
我真是火冒三丈!但是,理智告诉我:这时候绝对不能发火。
我决定冷处理这个局面,侧过身装着没事似的开始欣赏外面的风景(其实我在用眼睛的余光在偷偷地观察这个孩子),李方在干什么呢?他也不时地偷偷向外看老师在做什么,时间一秒一秒地过去了……
同学们“噗嗤”一声全笑了,紧张的气氛顿时轻松了,而李方却满脸通红。
“没关系,你没有准备好的话,我来给大家上课,同学们,怎么样?”
“好!”教室里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于是,我改变了策略:决定和她细拉家常。先问了问孩子在家里的情况,看看她怎样看自己的孩子,真是常言说得好哇“孩子都是自己的好”,她开始喋喋不休地给我讲述她孩子的点点滴滴,那,满脸的自豪和骄傲!我顺着她的话题,开始逐一罗列孩子的优点,听得家长喜笑颜开。人在高兴的时候,是很容易接受别人提出的建议的,我趁机把孩子上午的表现如实地告诉了她。没想到,她居然和我特别配合,在我对孩子批评教育的时候,她不再像以前那样和老师对立。
从此以后,家长开始经常找我聊天,聊孩子、聊家庭。因为孩子坚强的后盾站在了我这边,他嚣张跋扈、不可一世的心态开始正常了,后来,加上对他的频频鼓励,他开始能和班级同学和睦相处了,再之后,只要是我的课,他就匆匆忙忙地跑到办公室门口帮我拿东西、擦黑板、清理讲桌、摆放投影仪……,并且,工作做完以后,一定要看到我满意的表情才肯回座位!
现在,李方同学已经上初一了,毕业之际,他还特意邀请我给他留了一张合影,说实话,我还真有点舍不得。这个在别人眼中的问题学生已经成为我的一个朋友,虽然他曾经把我关在了教室门外,但却让我对教育有了新的感悟:
一、家校结合,让我们的教育更精彩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家庭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养人的这一极其细致而复杂的任务。”社会行为的学习,交往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时间的连续过程,家长和教师只有一致要求,共同培养,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在家庭中营造一种亲切和谐的交往氛围,以父母为中心和以孩子为中心的家庭都是不可取的,父母应当成为孩子的朋友,父母应成为孩子的朋友,要让孩子敢说、爱说,有说话的机会和权力。同时,父母也不应该过于溺爱孩子,要给孩子正确的引导,例如李方这个孩子,就是因为父母的过分宠爱产生的恶果。因为在孩子犯错的时候父母总在充当孩子的保护伞,没有给予恰当、及时、正确的引导,才导致了孩子的嚣张跋扈、不可一世。
而在教育这个学生的后期,因为家长对教师的批评教育不再有抵触情绪,理解了老师的良苦用心,乐意和教师配合,李方就逐步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班级融为一体,成了人见人爱的好孩子。
二、软化语音,让孩子感受到尊重
师生在人格、价值、尊严上完全平等,使学生感受到没有人是凌驾于他人之上的,教师只是“平等中的首席”,是学生发展的引导者和促进者。
在师生交往中,教师在发挥主导作用时通常表现出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一种是民主、平等的,教师对学生关怀备至、态度和蔼可亲,双方沟通融洽;另一种是独断专行、专制的态度,当孩子犯错的时候,学生经常会遭到老师的大声呵斥,教师常对学生瞪眼睛、板面孔甚至体罚学生。采取后一种态度极易导致师生之间发生冲突。假如我对李方的这种行为大声训责,结果可能会大相径庭。
因此,在与学生沟通时,教师应把“粗暴”的语言磨去些“棱角”,使语气变得柔和一些,让学生在聆听时感受到自己是被尊重、被信任的。“软化”语言,有利于消除学生的防卫心理,营造宽松、和谐的师生交流氛围。
三、
人在冲动时,通常都会迷失自己的方向。如果,我被他关在门外之后,进行声色俱厉地喝斥,可能就会是另外一种结果。他极有可能为了在班级同学面前维护自己的脸面,和老师反抗到底。
老师偷偷观察他的时候,他也在偷偷的观察老师,说明他在思考:我这样做对吗?我是不是太过分了?正是这短暂的几十秒钟,孩子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已经过了火。当孩子在情绪激动的时候,我们要给他一个反思的时间。他会把结果和过程在脑海中进行一次全面播放,结合在一起进行思考,当他再次行动时,就会先考虑再行动,并且会对自己有个更清楚的认识,会判断事情的结果会是怎么样,一旦他们反思了自己的行动,就会调整自己的心态,从而做出正常的举动。
四、
马克思曾经说过:“只有用爱才能交换爱,只有用信任才能交换信任”,我们只有用爱心、诚心、和耐心去拨动学生的心弦,才能走进学生的心灵,才能真正教育好学生,才能弹奏一曲动人的优美乐章。对孩子的理解,对孩子的宽容,对孩子的尊重,将会给学生留下没好的印象,给自己营造一片蔚蓝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