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频道 > 小学作文 > 五年级作文 >

上言长相思,下言加餐饭作文

2020-04-21 
我们的词汇真是与时俱进。之前还是很高大上的“美食家”,今天却成了相当自嘲也相当招摇的“吃货”。于是,关于吃货




我们的词汇真是与时俱进。



之前还是很高大上的“美食家”,今天却成了相当自嘲也相当招摇的“吃货”。于是,关于吃货的种种段子飞来飞去。最有代表性的,大概是吃货们高兴了就要大吃一顿以示祝贺,不高兴了则也要大吃一顿自我安慰。



和人的舌尖关系最铁的原来不是肠胃,而是心情。



这样想开去,其实人人都是吃货。要不,古人怎么会这么说——第一句,是国以民为先,第二句,就是民以食为天?



当然,还有第三句,食以味为先。不过现在提起来不太容易引起大家深层次的共鸣,因为目前得其味容易,可要想吃得放心不至于闹出人命来,那才是你我的根本需求。



我很羡慕那些一提起来好吃的就两眼放光的人们。



那是真的热爱生活。



 



中午,媳妇包饺子,羊肉馅的,本着健康的原则,没放什么出彩的调料。不过一个个蘸了醋放在嘴里,倒也蛮有滋味。幸好今天来家里吃饭的朋友和我们的口味相近,就像一家人这么随意地边吃边聊,颇为享受。



很自然的,会说到吃。



而我记忆中最为可口的记忆,是大姑做的家常便饭,我的七岁到十六岁。这一点,也往往会惹得媳妇有点儿委屈——她也为了我做了十几年的饭,而且越做越好。可是,那是童年的惦念啊,一怀旧,就是个“吃”。何况这十来年里,我已经极少能够吃到大姑亲手做的饭菜。今天端午节的时候,大姑还告诉我,她没有像往年那样包粽子——已经包不动了。



岁月尽管不动声色地悠然前行。



有些进入生命的滋味永难忘怀。



 



上小学时,只有过一次野炊,是到附近的竹竿川——应该是这三个字,因为那里有竹林,也有一条哗啦啦的小河。我们是走着去的,边走边唱歌。前不久,我们一家到那边去,我还指给媳妇和女儿看,说这里也许就是竹竿川。现在想想,我们当时最少也要走一两个小时的路才能走到吧。反正,一到地方就赶紧挖坑捡柴火,热火朝天。



我们的班主任赵老师呢,挨个儿看我们带了什么好吃的。我们的同学带了不少好东西,有一些,比如牛奶,方便面,巧克力,甚至是我第一次见到的。



轮到我的时候,赵老师大为赞叹。



“这是好东西啊!”他有点儿夸张地把我手里的瓶子接过去,举起来,“咱们的面好吃不好吃,就得靠王钢带来的蕃茄酱!”



我觉得不好意思,又很自豪。同学们争着围过来看,还争着跟我说一定要我借给他们用。



大姑做番茄酱的时候,我在旁边打下手,看得如痴如醉。怎么就那么神奇?把番茄装进瓶子里,还要在软皮塞上扎一个针头,上锅一蒸,再拔掉针头,这番茄就不会坏了?



 



大姑做的卤面是一绝。其实,秘诀相当简单。



一是面与菜的搭配一定是一比一,肉呢,一定是五花肉。



二是先炒菜,炖好了之后,舀出一碗汤来。等面快要蒸好了,再把这碗汤倒进去,拌匀。



三是面就要出锅时,把蒜末撒在上面,然后关火,焖上一会儿。



我从没有吃过比大姑的卤面更好吃的卤面,即使是在一些号称以此为招牌的饭店里。



 



大姑腌萝卜干,前后得有个十五六年吧。



印象很深,她是跟着《为您服务》学的。那时候的电视节目真的很简单,也很“老百姓”,连腌咸菜这样的事儿都管。



等她把第一坛腌好了,我们一尝,酸、甜、辣、香,立即赞不绝口。



于是,腌萝卜干就成了大姑每年冬天的保留节目。



那时候哪儿有那么多菜啊。初冬,大姑父会提着铁锹下楼去,在门口挖个坑,然后把白菜萝卜什么的堆进去,再填上土。我问,会不会有人偷咱们的白菜萝卜?大姑父不回答,他的话本来就很少。



后来我上师范,某个周末返校,带了一罐头瓶萝卜干。周一呢,就很高调地说不去餐厅吃饭了,于是拿出来,就着早上多买的俩馒头有滋有味地大饱口福。



我只吃了一根。



因为大家都要尝一尝。



然后大家都说好吃得不得了。



连瓶里的那点儿汁水也被拿馒头蘸了个干净。



 



在刚刚自己租房住的时候,几个同学过去串门。



于是下厨忙活,然后摆了一桌子菜,洋洋得意。



其中一个菜是烧茄子,不是那种裹了面再油炸的那种做法,而是勾芡再烧。



我不能算挑食的孩子,但是我从小最排斥的就是茄子。而等到我大姑琢磨出来她的烧茄子时,我就没有再烦过这道菜。香啊,下饭。



在大姑的厨房里耳濡目染多年,没怎么掌勺,但自我感觉良好,至少是有点理论水平了。尤其是在媳妇第一次去我家时,坐在客厅里听着我在厨房里叮叮当当,当即对我的刀工刮目相待,对我的厨艺自然也充满期待。



可是,这一盘烧茄子,却很不成功,酱油太多,火候太老,令客人们难以下咽,还给我开了几句玩笑。



我没敢说这是大姑的拿手菜。唉,砸了她老人家的牌子。



 



对了,还是想说说方便面。



我是到六年级的时候,才有机会吃到方便面,天方牌的。那会儿算是有了最早的课外辅导班,大姑呢,也给我报了个奥数。学了什么?我只记得“韩信点兵”比较好玩。因为是在周日的早上,大姑也想给我改善一下,就给我做方便面吃。当然不是泡面了——煎个荷包蛋,放两把青菜,再滴几滴香油。



于是我一直以为方便面果然是世界上最好吃的东西。



后来我在乡下上初中的那一年里,每到下晚自习,总有同学到小卖部买方便面,包括买开水。我从没买过,舍不得。我只是和更多的同学一样,趁着晚饭时多买两个馒头,然后这会儿就厚着脸皮管人家买面的同学讨要一点佐料洒在馒头上。



那时,我时常想起大姑做的方便面来。



 



上周日,去看大姑和姑父,很匆忙,没呆多大一会儿。



晚上,大姑打来电话:“你们也没吃点什么……”



 



“长跪读素书,书中竟何如?上言长相思,下言加餐饭。”



读这两句诗,忽然觉得温暖又心碎。





 



2014-11-28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