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东讲课
今天,
下班回家的路上,妻就打电话让快点回来,说大东要给咱讲课呢!回到家吃过饭,已经7:20,收拾收拾茶几,大东拿过来了语文课本与教材全解,坐在我与妻的对面,开始了正式讲课。
——*授课*——
(大
妻与我共看大东的语文课本,一个字一个字地默读着第7课《祖父的园子》。大概三五分钟的样子,看到我们看完了一遍,大东开始提问了:
谁先说说这篇课文主要讲的啥?
(当然是咱先回答了)我先说!这篇课文讲的是作者自己快乐的童年故事。
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呀?
作者的童年时期,在爷爷的菜园子里的快乐的经历和记忆。
妈妈,你读完以后,觉得这篇文章主要写的什么呀?
就是写的作者小时候,在爷爷的园子里玩耍的事情。
小老师赞许地点着头,拿着教材全解讲开了:好!现在开始讲课文,先看第一段!这一段一开头,就从园子里的昆虫种类入手,再写颜色,然后重点写蜜蜂。你们俩儿看完第一段有什么想说的吗?
(咱还是当仁不让)有!这是开门见山,直奔主题,一下子就把作者对园子的喜爱之情写出来了。
……
(大东)你们看这第15自然段,总共就6个字“下雨啰!下雨啰!”,但一下子就把小孩子那种天真快乐给带出来了,表达了孩子的想象力丰富……
我与妻不停地点着头附和着,认真地听着大东拿着教材全解给我们一段一段地讲课文。
——*分析*——
(大
(妻与我忙把课文从前往后再大致翻看了一遍后,我先开始表述)前面1、2、3自然段应该是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了园子的情况。(大东点头表示肯定)然后,第4到15自然段是一部分,主要写作者在爷爷的园子里快乐玩耍的情景。这第三部分是第16自然段到19段,最后一段为第四部分?
(自己有些模棱两可的语气,也让妻有了发表见解的机会)不对,我觉得第三部分就第16自然段,剩下的部分是一个意思!
(大
(妻与我表示同意)噢!对、对、对!就是这样!
(大
(妻与我又忙着开始翻看课文了,这次妻先开口)小老师,我觉得课本上你做记号的那些句子都是有意思的,象‘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下雨啰!下雨啰!’都很精彩、传神!
(大
(看来还真得听老师的,只好再翻看课文内容了,看着,看着,就找着了。)老师,我找着了,我觉得‘我认不得哪个是苗,哪个是草,往往把谷穗当做野草割掉,把狗尾巴草当谷穗留着’这句话最真实,最有感触,能让我产生共鸣!俺小时候也是这样的,不知道咋分辨稻草与稻苗,往往把不该拔的拔了,把不该留的反而留着,让你奶奶和姑姑们都直埋怨俺笨呢!
(妻一听也来劲了,忙插话)我也找到了!‘捉一只绿蚂蚱,把蚂蚱腿用线绑上,绑了一会儿,线头上只拴着一条腿,蚂蚱不见了’这句话让我想起了俺小时候逮蚂蚱的经历,那时俺们也都是这样逮的,有时,还怕蚂蚱跑,就把它的大腿给掐了,它就不会蹦了……
——*释疑*——
在两位家长学生无尽的童年追忆过后,大
你们从课文中找一找,看有没有自己不认或者不懂意思的字?咱们一块儿查字典,学生字!
(妻看着那个‘倭瓜’的‘倭’,开口了)课本上这个‘倭’字标了音了,只知道它怎么读了,但不知道它是什么意思,咱查一查吧?
(很快地,大东翻出来解释了)原来倭瓜就是南瓜呀!
(而妻则还在那儿翻着音序法目录,还没找着‘倭’字在哪一页呢?)老师,俺怎么还没查出来这个字呢?您都查到了呢,咋查的这么快呀!
(大东忙走到妈妈身边)这字典不是按照26个字母顺序排列汉字的吗!你不用费劲,直接往后翻到‘W’部分,再找‘wo’不就出来‘倭’这个字了!
(妻可能觉得让大东有些小视自己了,也不忘将大东一下)老师,你知道课文中的‘水瓢’是什么吗?
(大东把‘水瓢’理解成‘水漂’了)不就是在水面上一扔出来的那样吗!
(妻终于轮到露脸的机会了)不对,老师!不信你查查字典!
(大东先查‘水’字,在词典里就没有组成‘水瓢’这个词的,我提醒他查‘瓢’这个字不就行了)查着了,‘瓢’是用来舀水或撮取面粉等的器具,多用对半剖开的匏--(停顿,不知读音)瓜做成。这个‘匏’又是啥字呀,咋读呢?来,咱三个人比赛比赛,看谁先查出来?
(我与大东先用‘包’偏旁来查却没找到这个偏旁,当大东换着找‘夸’偏旁的时候,我却直接用难检字11笔画中找着了)我找着了,在366页,它读‘袍’音,就是瓢葫芦呀!
(大东有些沉不气了)爸爸,你是怎么查着的呀?我怎么就找不着这个字呢?
这个字没有偏旁,就直接在部首查字法的最后用疑难字笔画来查就行了,你翻开你的词典,一定也有难检字笔画表!
(大东一翻,还真在11划中找着了,他的字典在1025页。当我与大东都在兴奋的时候,妻却仍不得其解)我的366页怎么没有这个字呀?
(我与大东异口同声地不屑道)字典不一样,怎么能页数一样呀?真笨呐!这不,你的在379页呢!
一阵嘲笑与自嘲之后,这节家庭课堂在持续了半个小时之后,大东宣布结束,让我在课本上面签上字后,自己准备洗漱休息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