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观察在前,写作方法融入其中
——指导孩子写植物类的作文
雨滴
今年孩子们上三年级了,作文也由童话、看图作文转化到写实的作文,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可谓难矣! 九月份我们三年级的作文专项训练内容是植物观察系列(花、树、果),我负责这一类作文的简案,既然让孩子们动手写,我们就要想办法指导好这一类的作文,让孩子们写这一类作文时,有章可依,有法可循,带着这个目的,我先找来一些资料,看看如果写关于植物类的文章,又结合孩子们的实际情况,制订了以下几个训练内容:
第一次习作内容: 水果的自述
(以第一人称的方法,写一种自己喜爱的水果。)
第二次习作内容: “ ”之约
(观察一种花,要求是矮小的植物。)
第三次习作内容:写一种植物
( 观察一种高大的植物。)
框架已经构好,下面就需要具体步骤,怎么指导孩子一步步写作。
在写第一篇习作的时候,课前准备,我让孩子们回去带一样自己最喜爱的水果到课堂上观察。课上我以桔子为例,先引导孩子们看看桔子的颜色,形状,大小,再摸一摸桔子感觉表皮是怎样的?孩子们一一回答,课堂气氛也十分热闹,接着把皮剥开后进行观察,桔子瓣是怎样的?它们是怎样排列在一起的,像什么?孩子们也能回到个一二三,接着再尝一尝味道,是酸是甜?如何观察?怎样按照顺序来写,到多数孩子已经一目了然。之后再引导孩子加上合理的想象,并且板书在黑板上:
桔子
形状:(圆圆的、大小),感觉(不光滑、有些凹凸不平)
颜色:小的时候青青的,快成熟的时候是青里透黄、成熟的时候油光发亮,黄澄澄、金黄金黄……
味道: 酸酸的、酸不溜秋、酸中带甜、酸甜可口、
孩子刚开始写这类作文,还会有些不明白,于是,我要求孩子们把老师板书的内容抄上,回家忘记的孩子,可以看看抄的内容。又怕个别孩子回家讲不清楚,于是又给家长发短信:
作文一篇:题目《“xx”的自述》(第一人称“我”来写);要求抓住水果的形状、种类、颜色、味道、作用等来写,加入好词(尽量四字词语)、好句(拟人、比喻、排比)是文章生动起来。让孩子自已观察,看、摸、尝、想像。
作文举例:
题目:“葡萄”的自述
第一段:大家好,我是人见人爱的葡萄,夏末是我成熟的季节。
第二段:我是椭圆形的,有点像珍珠,水汪汪的,在阳光底下是透明的,许多人越看越想吃。我的颜色很淡雅,有绿的,有...... (介绍形状、种类、颜色、作用等)
第三段:大家听了我的介绍.......(仿照样子,文章分三段即可)
反思:课堂没有预期效果好,感觉有三分之一的孩子没有听进去,上课只关心摆在桌子上的水果,上课很虽然兴奋,但是注意力转移,光顾的看,摸自己的水果,没有认真听老师讲课,可
从写作情况来看,孩子们虽然第一次写这类作文,和上课有很大的关系,有些摸不到门路,无从下手的感觉,可能有的孩子还是不会听课,故而会听课的孩子,作文写得有模有样,或者是家长指导的缘故。不会听课的孩子一堂课下来,肯定还是云里雾里,不知道怎么写?在家也没有拐杖可以依靠,作文自然而然不容乐观。
第二次作文课上,我有了些经验,对于孩子们存在的问题,有了一定的了解,哪些地方还写得不好?怎样引导心中有数了许多。首先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怎样把句子写生动呢?怎样加上丰富的联想呢?光老师用嘴说看来是不行的,我出示了几个句子,并且注明谁写的句子,并且细细品读几遍。孩子们很是羡慕,写得好的也很是得意。于是,我开始了第二次作文指导:“”之约
这篇文章分三段:第一段:开头;第二段:中间;第三段:结尾。
中间写什么?根(略)、茎(略)、叶(详)、花(详)、果实(详)。文章的条理很清晰,学生不会出错。
而后仿照上节课成功之处:板书并一一引导观察,以菊花为例:
菊花
根(可写可不写)、(在土里)出示图片,像巨人的手牢牢地抓住大地。
茎(略)、样子(直的、弯的、粗的、细的)、颜色
叶(详)、形状(细长的、锯齿状的、手掌状的)、感觉(光滑的、粗糙的),
花(详)、颜色,样子(花骨朵,快来的,完全开的,要凋谢的)味道,
果实(详)颜色,大小、等
有了第一次作文的经历,聪明的孩子悟得很快,知道怎么做,俨然成了课堂上的小明星,频频发言,发言不仅准确、利索,而且有的句子说得相当精彩,于是掌声不断,奖励加分不断,孩子们为了能够多加几分,都认真听讲,积极发言。
同样,不仅让孩子们抄板书,还要同桌检查,并且发短信告知家长这次作文内容及要求:
一篇作文;“某某”之约;(一种花)作文要求:1、分三段,开头、中间、结尾;2、中间:先写根,再写叶,最后写花朵(重点写的部分)3、10个以上的四字词语,3个好句子(并用铅笔画出)4、要展开合适、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就是比喻、拟人,)这就是好句子,但是要优美。
反思:课堂引导有方,孩子们还是年龄小,一说奖励加分,孩子们就兴致盎然,回答问题不仅积极踊跃,而且能够妙语连珠,想象也十分丰富,大多数孩子都能认真听课,听得比较用心。
作文有大幅度的提高,文章中很多孩子都能展开合适而且较为丰富的联想,语言优美形象,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第三次作文写的时候就更加如鱼得水,上课的时候依然找了两篇写得好的同学的作文进行示范,并且让孩子们说说好在哪里?老师最后补充总结,还像前两次作文课那样在黑板上板书,不一样的是不在细细指导,而是提纲形式的边说边总结:
写一种植物: 分三段:
第一段:开头;
第二段:中间;整体(远看),即远看这棵树像什么?
具体(近看):根(略)、枝干(略)、叶(详)、花(详)、果实(详)。
第三段:结尾。
这次习作以桂花树为例,有几点不同于前两次作文,1、不再细细指导,而是提纲挈领是的总结概括;2、指导孩子按照由远到近,由整体到部分的顺序来写这棵树,是我其中的一个训练点,3、想让孩子知道那些是静态描写,哪些是动态描写,能够加进去,岂不更好?这是有些贪心的想法。
有了前两次作文的引路,这次作文家长心里就很明白,无须多讲。短信也很简短:
作文一篇,写一种高大的植物;(已要求孩子做笔记)
反思:课堂上比较顺利,虽然没有像第二次课堂师生碰撞的精彩,但是感到孩子们写植物的思路都已经比较清晰,也很明确。
从作文来看,虽没有超越第二篇作文,但是绝大多数孩子写植物大致的框架是非常清晰,已然形成。有一小部分孩子还知道按照老师指导的顺序由整体到部分,由远及近的顺序来写,说明这些孩子听课认真,能够把老师讲的写作方法运用在自己的文章中,难能可贵。只是静态、动态描写孩子还不够明白,没有孩子能够写出来,说明这一点的确对孩子来说有些难度,需要循序渐进,慢慢而来。